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普惠金融”践行者

  唐新民

  目前来看,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已经凸显。作为多层次金融体系中的“毛细血管”,渗透到那些银行网络触不到的各个角落,成为“普惠金融”的有力践行者。据统计显示,全省有超过200多万家中小企业,但是银行只能覆盖其中的四分之一。剩下的那些小企业贷款如何满足?自然非小额贷款公司莫属。在描述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之间的这种互补关系时,业内称之为“批发”和“零售”的关系。

  既然是试点,小额贷款公司在制度设置和未来发展方向上依然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探索。首当其冲的还是其定位问题,我们戏谑地将小额贷款公司称为“披着企业外衣的银行”:从事金融业的业务,但是定性时却只依然是一家企业,这背后就有诸多如不公平的税收制度、融资杠杆过低等问题。如银行业的融资杠杆可达12倍,但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杠杆仅为0.5倍。事实上,一家普通企业的最高负债率也可达70%以上,而小贷公司却仅33%。

  制度设置上的缺陷,直接带来的是现实的尴尬:一方面小额贷款公司从设立之初就旨在解决“三农”等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而这些企业往往风险承受能力差,原本需要享受低于银行的贷款利率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因为融资杠杆有限,为了维持盈利水平,小额贷款公司又不得不以3倍4倍于银行的高利率发放贷款。

  基于此,个人以为为小额贷款公司正名迫在眉睫。不应以某个地区出现的风险而一概否定小额贷款公司的积极作用。定性后带来的直接变化会是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杠杆增加,企业融资成本的下降。定位为金融企业,但可以限定经营范围,使其区别于银行,如只贷不存。香港的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做成上市公司,在美国等成熟资本市场,小额贷款公司也是作为多元化资本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存在,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只是专业贷款公司,它未必非要转型为村镇银行才有前途。

  除了为其正名,还有很多其他领域的探索,包括个别领域尝试有限条件打破区域经营限制的尝试、如何建立一套退出机制,让经营不善的公司退出、并鼓励有条件的公司通过兼并重组继续做大做强等。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不能奢求一步到位。但至少国家相关监管部门从现在开始,可以考虑着手过渡,如就小贷公司业绩考核再建立一套不同杠杆的融资制度,分地区分层次逐步推行。(作者为杭州余杭区理想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普惠金融”践行者 2012-12-17 2832407 2 2012年12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