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不离不弃 尽心尽孝

周勇:带着盲父去打工

  记者 黄宏 报道组 叶宁 谭孝军

  本报永康12月16日电 凌晨5时,天还是一片漆黑,永康市城郊苏溪村一间简陋的出租房内,周勇轻手轻脚地起床了,忙着淘米、洗好前一天买来的菜,然后开始煮粥。这时候,他82岁的盲人父亲周孝全还在酣睡中。

  “慢慢吃,当心烫……”40多分钟后,粥煮好了,周勇端着粥,拿出小菜,喂父亲吃完,然后自己赶紧吃完,再去上班;中午休息时间只有40分钟,周勇飞一般地回到出租房中,烧菜做饭,然后喂父亲吃完,匆匆再去上班;到了晚上,这一幕还要再来一遍……

  周勇的老家在四川省中江县,现在是永康市三锋工具制造有限公司金工车间一名台钻工。

  一米六七的个头,面带微笑,穿着略显宽松的浅绿色厂服,这个看上去瘦弱而沉默的男人,带着盲父到永康打工,用他坚韧的肩膀,用责任和孝心诠释男人的担当。工友们说,周勇可能是全厂最忙的人,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

  “没想到儿子不计较过去,依然对我这么好……”在逼仄的出租房里,提起陈年往事,周孝全的心里有些五味杂陈,不堪回首。周勇则在一旁不停地安慰父亲。

  周勇家境贫困,3岁那年,母亲去世。不久,父亲就把他送给邻居抚养。14岁起,周勇就放弃学业外出打工,挑起生活的担子,先后到过新疆、广东、内蒙古等地,放过羊、搬过砖、喷过漆……直到4年前来到永康。

  到永康不到半年,一天,邻居从老家打来电话,称周勇的父亲突然双目失明,无依无靠,很想见他。按照他老家的习俗,被人家收养,一般不需要承担赡养亲生父母的义务。接到电话当晚,周勇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父亲从小把我送人,我究竟要不要回去?”

  最终,周勇选择了回老家。10多年不见,看着发须皆白、满脸皱纹、双目失明的父亲,周勇深为震撼,心头涌起一股强烈的酸楚之情。“他生了我,我不养他谁养他!”在家乡没有兄弟姐妹,周勇无人可以托付老父亲,他决定带着老父到永康,一边打工,一边照顾老人。

  把老人带到永康后,因工作太忙,在公司老板的帮助下,周勇把父亲送进当地敬老院。因为周孝全听不懂普通话,性格又比较倔,一旦情绪不好,就三天两头发脾气扔东西,该吃饭的时候不吃饭,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觉。无奈,周勇只好又把老父接了回来。

  因为原先的工作单位离家远,周勇选择到“三锋”公司打工。周勇惋惜地说,原来那家公司对他很好,他都已经当上公司的部门负责人了,工资也高得多,但是为了照顾老爹,他只能放弃,到这里当一名普通工人。

  每天下班后,回家烧饭是周勇的头等大事。他说,现在天气冷下来,从厂里打饭给老人吃,饭菜都凉了。另外,老人不习惯食堂的口味,喜欢吃家乡菜,他只好每餐都回家做饭。

  老人现在只剩3颗门牙,稍硬的食物,都难以下咽。周勇就买来洋葱、茄子、豆腐等,饭菜煮烂烧透,让父亲吃得开心。

  尽管居住条件简陋,每天都过得匆忙,周勇依然觉得很幸福。“只要父亲在身边,我再累都觉得开心。”他说,人老了,谁都要有个依靠,他就是父亲的可靠拐杖和贴心保姆。

  周勇对亲人的不离不弃,感动了身边的人。金工车间的湖北十堰籍同事刘明凤说,周勇独自一人带老人,确实很不容易,让人感动,大伙都很敬佩。班长李正东告诉记者,周勇不但孝敬父亲,还有一副热心肠,谁有困难,他都会赶来帮忙。

  今年周勇38岁了,不少人曾经给他介绍过对象,但是人家一看他有个老爹,就赶紧和他说“拜拜”。“我知道她们想什么,但他是我爹啊,要接受我,必须接受我爹,否则宁可一辈子不结婚。”周勇说。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周勇:带着盲父去打工 2012-12-17 2835035 2 2012年12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