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杭城“挑山工”挥汗保洁净

戴加林:情满山间

  通讯员 陈勇 金董靓

  记者 金毅

  本报讯 泰山的挑山工负重登山令人感佩。有谁知道,杭州城里也有一名“挑山工”,不过他挑的是垃圾。这位“另类”挑山工用自己的汗水,为杭城带来洁净和美丽。日前,记者赶到伍公山,体验这位“挑山工”的艰辛和快乐。

  一根竹扁担,挑着两只竹箩筐,下午4时许,一名中年男子朝着鼓楼附近的伍公山上走去,要不是那两只发霉发臭的竹箩筐和手上带着的有点发黑的编织手套,那模样你会以为他是一个沿路叫卖的小商贩。

  他叫戴加林,伍公山上的人们都喊他“挑山工”,他挑的是山上茶室的生活垃圾。戴师傅是江苏泗阳人,10多年前,老婆去世后,他孤身一人来到杭州打工。

  “走这边,这边上去近。” 戴师傅晃了晃肩上的扁担,招呼记者一起上山。此时已是下午4时多,太阳西斜,山上瑟瑟的风吹着有些冷,在茶牌室喝茶、聊天、打牌的人们也三三两两地下山回家了。

  伍公山上有10家茶室,每天有许多市民到山上喝茶、打牌、吃饭。“茶室一天产生的垃圾大约300公斤,节假日有400公斤以上。”上城区十五奎巷社区主任李如冰告诉记者,伍公山上的斜坡窄,有的地方又陡,“运送垃圾的车子根本上不来,只能靠人工来挑。”拾级而上,记者粗略数了一下,大概有150多级台阶,曲曲折折,有的台阶边还长满了青苔。

  山上的一家茶室还剩下两桌客人,老板正在打扫卫生。剩菜剩饭果皮……戴师傅从茶室里拎出两大袋垃圾。“你拎拎看。”戴师傅把右手的那袋垃圾递给记者,记者试着拎了拎,“有20斤吧?”记者说。戴师傅笑了笑:“起码有30斤。”

  不一会儿,两只竹箩筐已经装满了垃圾。戴师傅捋了捋竹箩筐上的绳子,蹲下身来准备挑起下山。“戴师傅,让我试试。”记者卷起袖子,跃跃欲试。“哎呦呦。”两只竹箩筐虽被记者挑起,但踉踉跄跄没走几步。“小心别摔倒,还是我来吧。”戴师傅脚步平稳,竹箩筐压着扁担,有节奏地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这一趟挑的差不多50公斤,我每天来回6趟,节假日要多走几趟。”戴师傅告诉我们,山上的垃圾都是他一点一点运下山的。

  上山容易下山难,但戴师傅却如履平地,走得飞快,没多久,我们就被戴师傅甩在后头,他不时停下来,朝我们笑笑。

  戴师傅一边将竹箩筐内的垃圾倒到垃圾桶内,一边和我们闲谈。“当挑山工,每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去年,家里盖了新房,欠了点债,他还要帮助已经成家的两个儿子分担一些负担。戴师傅说,其实,“挑山工”是他的第二份工作,每天早上6时到下午3时半,他在望江门菜场打扫卫生。因为收入不多,今年10月,他又揽下了“挑山工”这份活。

  戴师傅挑完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下来了,回到观音堂小区的出租房,差不多已是晚上7时,吃饭洗漱后就睡了。“争取多赚点钱,把债还了,早点回家抱孙子。”尽管生活艰辛,今年57岁的戴师傅还是挺乐观的。

  社区工作人员小金告诉记者,“挑山工”这份工作,社会上理解的人并不多,有的茶室事先会对生活垃圾作处理,而有的茶室并不会考虑这么仔细,老戴挑垃圾时,垃圾脏水就从筐中渗下来。

  不过,大多数市民对戴加林是相当友好的,有的会趁他工作空隙时与他聊天。小金介绍,在戴加林之前,已有5人干过这活,但都没能承受这份工作的艰辛,撂挑子不干了。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戴加林:情满山间 2012-12-12 2832706 2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