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专版

文章导航

江山如此幸福

  浙江省十大幸福城市:江山

  江山如此

  江山市

  浙江省十大幸福城市

  幸福

  文 金长青 朱凤娟 陈建齐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这首唱了几代人的《东方红》,响彻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江郎山脚下的“江南毛氏发祥地、毛泽东祖居地”——江山市石门镇清漾村的上空,村民们欢快地唱着歌,脸上洋溢的满是幸福的笑容。

  聆听江山,歌声如金灿灿的阳光温暖胸膛,这是美丽江山步入幸福时代的响亮号角。建设“幸福江山”,则是这座城市回应时代的最强音。

  建设“幸福江山”,评价指标体系共由五部分指标组成:

  建设现代产业江山和开放创业江山、实施产业升级工程和全民创业工程,是第一部分指标,即物质富裕方面指标;

  实施民生福祉工程是第二部分指标,即社会保障方面指标;

  建设平安和谐江山和实施和谐建设工程,是第三部分指标,即社会和谐方面指标;

  建设绿色生态江山和实施绿色生态工程,是第四部分指标,即环境舒适方面指标;

  建设和美人文江山,是第五部分指标,即精神富有方面指标。

  这是江山从“经济GDP模式”到“民众幸福指数”的华丽转身,江山市委、市政府从此将视角更多地关注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更多地关注以人为本,以幸福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江山市委书记陈锦标指出,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幸福江山”这一奋斗目标,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重托、实践的升华。我们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同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安全感和幸福指数,与全市60万人民同心合力共建民富市强、和谐稳定、平安有序、欢乐祥和的“幸福江山”,让全市人民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充满信心。

  掷地有声的目标和承诺,每个字句都内涵丰富令人遐想。

  从“江山如此多娇”的豪迈,到“江山如此幸福”的温情,我们有理由坚信,江山未来的民生幸福,注定更加瑰丽多彩!

  物质富裕

创造物质财富

突出“民富市强”的发展追求

  现在有很多讨论幸福的文章,大多否认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系。而事实上,财富对人的意义不在于房子与车,而在于给了人更广阔的选择自由。对于一个城市来说,经济基础也不仅仅意味着一路飙升的数据,而是代表着一座城市可以实现的发展空间。

  有人把成绩当做“糖水”,认为该是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时候了,停一停,歇一歇,照样领先;有人把成绩看做“温水”——不知不觉煮熟青蛙的温水!智者见微知著。江山人时刻保持着发展的劲头,始终处在赶超的状态。

  建设幸福江山,民富是基础,市强是保障。江山市地处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仍面临着总量偏小、结构偏重、财政薄弱等深层次问题。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江山市始终坚持加快发展第一要务,制定并坚持了科学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举措,着重强化对经济工作的引领指导,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努力创造更加丰裕的物质财富,使人民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同步增长。

  综合实力在科学谋划中不断壮大。江山市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文特色等市情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科学制定“构建边际发展高地、进位省内中等发达行列、进军全国百强县市”的“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确立“工业新城、旅游胜地、山水家园”城市定位,编制实施“十二五”规划和43个专项规划,重点谋划实施工业强市和文化强市建设工作,创新实施“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幸福江山连心服务”工程、“主导产业培育年、项目比学赶超年、工作绩效提升年”活动。区域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五年保持快速增长,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2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连续11年超全省平均水平;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财政总收入16.0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达10.0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2006年的43.56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98.48亿元。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致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0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87元,同比分别增长10.5%、12%,两者收入比为2.08∶1,持续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37∶1。

  经济结构在调整提升中得到优化。坚定不移地走转型升级、跨越发展道路,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加快培育主导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五年来,三次产业比重从14.1∶52.2∶33.7优化为9.4∶58.5∶32.1,工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提高7.5个百分点,超10亿元企业集团从无到有,达4家,超亿元企业达51家;全市工业总产值由2006年的158.0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28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3.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1.4%。以休闲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商贸商务业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2011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4亿元,是2006年的2.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5.2亿元,是2006年的2.2倍。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业“两区”建设得到大力推进,食用菌种植量、蜂业经济效益居全国前列。

  发展后劲在抢抓机遇中持续增强。抓住省工业强县(市)试点县契机,全力推进主导产业培育、平台开发、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初步构建了“2+2+2+X”工业产业培育体系,明确了梯次培育计划,主导产业提升发展势头强劲。工业园区形成了“一体两翼、一区多园”开发格局,市级以上工业园区建成面积由5.13平方公里扩大到9.18平方公里,莲华山工业园规划面积达23.71平方公里,被纳入省级产业集聚大平台,并成功获批国家低丘缓坡综合开发试点项目,有效缓解了工业发展土地指标不足问题。江郎山国际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列入第二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为现代服务业实现大发展拓展了空间。创新实施“全员抓信息、专业抓洽谈、平台抓落地、部门抓服务”的招商引资新机制,项目建设和项目招商强势推进,五年共完成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298个、省重点项目48个;累计引进市外项目资金155.4亿元,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3个,其中成功引进全市目前最大的招商项目——总投资40亿元的大唐江山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交通条件显著改善,改写了江山没有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历史;科技创新日益活跃,成功创建省区域知识产权示范市,2006年至2011年,五年之间累计有1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6个中国驰名商标、23个省著名商标获认定;开放水平在借力发展中不断提高,用于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财政资金达6000多万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95亿美元,是2006年的7.2倍。

  城乡融合

推进统筹发展 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幸福与和谐的关系,就如同鱼和水的关系。社会和谐是人们获得幸福的环境和条件,幸福几乎依赖于社会的和谐。可以说,一个社会的和谐状况决定着该社会的成员能否获得幸福以及幸福的程度;和谐的社会不仅能保证其成员获得幸福,而且有助于普遍增进社会成员的幸福。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首先是要解决城乡发展的不和谐,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江山市委、市政府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理念,按照新型城市化的梯级规划,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三新”互动发展,推动了城乡面貌的显著改善,推进了城乡发展的一体和谐。

  城市功能在精品建管中日趋完善。按照“老区改造、新区配套”的思路,突出规划引领,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十一五”期间,共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5.73亿元,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品质之城。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6年的14.2平方公里扩大到2011年的15.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12.6万人增加到16.9万人,城市化率由41%提高到47%。加快提升城市品位,推进城北五星级酒店、城市综合体等一批大项目,实施绿化提升、文化融入、功能优化“三化”提升工程,城区新增绿地110.51万平方米,完成一江两带、西山休闲街等人文特色景观建设。重视加强城市管理,着力解决环境卫生、停车难、行车难等重点难点问题。依法做好“两违”整治,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城镇建设在梯队培育中加快推进。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的要求,大力培育一批人口集聚有潜力、产业支撑有基础、要素承载有空间的特色镇。市域中部以贺村小城市培育为重点,加快工业平台规划建设,加强与绿色产业集聚区互动建设;市域南部以省级中心镇峡口镇为重点,着力建设浙闽赣三省边界地区的生态休闲经济强镇;市域北部以四都镇为重点,进一步拓展工业功能区规模,大力发展外向型工业经济。贺村镇成功列入省级小城市三年培育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实践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赢的发展模式,初步实现了“产城共建、镇园互动”,顺利通过了省小城市培育试点年度考核,并在全省27个试点镇中排名明显进位。

  幸福乡村在因村制宜中创出品牌。在全市范围启动实施以“民富、村美、风气好”为主题的“中国幸福乡村”创建工作,全力打造新农村建设的江山样板,累计建成“中国幸福乡村”66个、五类单项村150个,被评为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县市”、首批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以“一村一品”为抓手,着力培育特色经济。大力发展食用菌、畜禽、蜜蜂、果蔬、茶叶等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借助“中国幸福乡村”品牌,推出花园岗、清漾等一批各具特色、富含魅力、生态宜游的幸福乡村游项目,每年吸引外地游客5万人次以上。牢牢抓住土地流转、农房改造、农民素质提升等农业农村工作三大“牛鼻子”,土地流转率达44.02%,五年拆除旧房16746户153.4万平方米,完成253个省级整治村建设,下山搬迁安置4030户13990人,2万多名农民走出深山异地脱贫。完成287个行政村农民饮用水工程主管网建设,建成乡村康庄工程及联网公路266.3公里,农村公路通村率、硬化率均达100%,客运班车通达率达97%。着力推进生猪污染整治和河道采砂整治,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

  社会文明

创新社会管理 营造“平安有序”的生活环境

  幸福的城市应该体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和促进文化价值、保护自然环境、推动建立良好的政府治理。这其中既有对政府城市管理能力的考验,也有对公共事业建设的挑战,需要城市的管理者、建设者智慧的解答。

  江山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维护社会平安有序作为第一责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顺应民意,改善民生,扩大民主,保障民安,不断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平安江山和法治江山建设,确保让人民群众有一个安全、安心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社会事业在加大投入中快速发展。始终突出改善民生第一大事,坚持每年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地推进民生事业,确保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难有所助。办群众满意教育,五年累计投入4.5亿元用于城乡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新建城北中学等5所学校,扩建滨江高中等19所学校,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和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轻负高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取得明显成效。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农村卫生体制改革,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有序推进,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五年培训新型农民10.2万人,转移就业7.76万人。深化“产学研”合作交流,与21所高校院所确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累计建成中试基地、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15家。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设立每年200万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先后创设“江山大讲坛”、“幸福乡村讲习所”等学习实践平台,着力提升人才队伍的素质。

  制度保障在法治建设中不断完善。进一步规范健全制度,全力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推进民主决策,完善议事规则,着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扩大基层民主,深入推进党务、政务等公开透明。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十一五”期间,共立案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355件,其中涉及科(局)级干部37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千万元。强化人民群众基本权益保障,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保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社会救助为补充,逐步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社会管理在创新实施中有效加强。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突出源头治理,夯实基层基础,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创新实施“幸福江山连心服务”工程,推进“三民工程”标准化建设,建立了“一个口子管理、一套机制运转、一块牌子对外”的长效化、规范化、制度化基层管理模式。全市累计建成民情档案15万户,组建各类服务团队500多支,共为基层群众解决民生问题1000多个。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健全完善科学决策和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群体性信访处置应急机制,妥善处置 “10.28”交通事故,成功抗击多起雨雪、洪涝灾害。深化“平安江山”建设,坚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民间融资整治规范,安全生产及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平稳,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逐年提升。

  精神富有

追求内在富有 注重“欢乐祥和”的精神生活

  浩瀚宇宙间,也许只有我们的星球开出了生命的花朵。最令人喜爱的应是那种富有灵气的生命活力,到处绽开爱和梦想的花朵。在今日这个略显浮躁的时代,我们是否丢失了那些最重要的财富:对生活的惊奇感,使生活焕发诗意的想像力,源自感激生命的善良?

  好的精神状态,能产生精神财富,凝聚强大力量。欢乐祥和注重的就是人民精神上的幸福指数。

  江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幸福江山,就是要在追求富裕的物质生活、安定的社会环境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人民群众思想和精神层面的幸福追求,更加注重人的素养的全面提升和群众精神文明程度的全面提高。

  观念思路在解放思想中得到提升。人的思维观念决定着个体的幸福感受,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进程。2011年,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等不利因素影响,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干部作风、投资发展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江山市委及时果断地开展了“跨越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围绕“十问江山干部”重要话题,突出“明确方向、完善思路、整顿作风、优化环境”四大重点,积极开展范围广泛的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大讨论活动。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全市对近年来本地 “发展快不快”、“要不要加快发展”的认识更加深入,对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认识更加清醒,加快发展愿望更加强烈,科学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服务发展环境更加优化,跨越发展举措更加有力,为加快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理想信念在文明培育中更加深化。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举办全民合唱节、舞蹈创作大赛、视觉艺术展等系列活动,唱出幸福、跳出健康,积极培育健康、欢乐、幸福的文明生活方式,让文明真正融入群众生活。进一步深化价值观大讨论活动,提炼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新江山精神,积极倡导以“崇学、务实、包容、创新”为内涵的当代江山人共同价值观,大力开展“最美警察”、“最美战士”、“做最美江山人”等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弘扬真善美,反对假恶丑,用最美精神、新江山精神提升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大力实施城市创建工作,凝聚科学发展的向心力,提高城市文明和谐度,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绿化模范市及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生态市、旅游经济强市等一系列城市“金名片”,区域知名度、美誉度与日俱增。

  文化事业在特色发展中日益繁荣。牢固树立“文化让城市更美好,让生活更幸福”理念,系统部署文化强市建设各项任务。突出以文化人,突出系统谋划,致力增强市域发展的文化软实力,制定了江山市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纲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以及文化融入城市建设、文化融入旅游发展两个实施方案。突出以文化物,深入挖掘、传承江山悠久的历史文化,确立了“千年古道·锦绣江山”城市形象主题和“清漾毛氏、江郎山世遗、仙霞古道、廿八都古镇”等四大特色文化亮点,推动其物化、显性化。江郎山成功申遗,填补了浙江省世界遗产的空白,清漾毛氏文化村被确定为江南毛氏发祥地、毛泽东祖居地,成功举办第六届华东旅交会暨江郎山申遗成功庆祝大会、三届中国·江山毛氏文化旅游节、首届中国古镇(廿八都)文化保护论坛等重大节会活动,率先将每年8月2日确定为“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日”,江山婺剧登上央视戏曲春晚,“廿八都灯阵”登陆上海世博会演出,歌剧《祝福》进入国家大剧院。突出以物载文,致力提升市域综合竞争力,率先在全国县级城市中实施了CIS城市形象标识,文化艺术中心一期投入使用,城市规划展览馆和博物馆建成并免费开放,十分珍惜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对清漾毛氏文化村、和睦彩陶文化村、廿八都古镇、保安军事文化村、勤俭哲学文化村、三卿口古瓷村等102个历史文化村落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廿八都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峡口镇被评为全国文明镇,江山婺剧、廿八都木偶戏等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突出文化惠民,文化改革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市建成345个文化基层服务点,文化共享工程普及率达到100%,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 后记

  建设“幸福江山”,是一项复杂长远的系统工程。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大,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宏伟蓝图,也为江山市今后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作为“浙江省十大幸福城市”,江山市委、市政府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发展理念和思想境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做到承前启后、继承创新、科学发展,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使全市人民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生活舒心、安心,对未来充满信心。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0 江山如此幸福 2012-12-12 浙江日报2012-12-1200009;浙江日报2012-12-1200014;浙江日报2012-12-1200010;浙江日报2012-12-1200008;浙江日报2012-12-1200012;浙江日报2012-12-1200017;浙江日报2012-12-1200018;浙江日报2012-12-1200022;浙江日报2012-12-1200025;浙江日报2012-12-1200026;浙江日报2012-12-1200028;浙江日报2012-12-1200027;浙江日报2012-12-1200029;浙江日报2012-12-1200033;浙江日报2012-12-1200034;浙江日报2012-12-1200035;浙江日报2012-12-1200036 2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