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3版:艺术品收藏

文章导航

人生亦如拍卖会

——访浙江钱塘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敏涛

  俞亦赟

  一般人都认为,在我国,拍卖是近现代才出现的一种商业活动,而且是从国外引进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据史籍记载,早在五代时期,吴越国的龙泉县县民张某就曾“扑买”县内3家酒坊,并获利甚丰。所谓“扑买”,就是由政府择定出卖物,并邀请买主竞价购买,价高者得。这与今日的拍卖极其类似,或可认为是我国有明文记载最早的拍卖活动。

  杭州是南宋皇朝的都城,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扑买”自然十分兴盛。这逐渐凝聚为杭州文化基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代传承,久而不磨,虽偶遭打击,但屡蹶屡起。今天,我们采访了省内著名的拍卖企业浙江钱塘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敏涛,他正在以其独特的方式传承“扑买”文化,打造我省“拍卖”的优秀品牌。张敏涛告诉我们,他的人生始终是贯穿着“拍卖”,“人生亦如拍卖会”是他最真实的写照。

特色

买字画找西泠,玩瓷杂找钱塘

  省内拍卖界流传“买字画找西泠,玩瓷杂找钱塘”,一语道出钱塘拍卖鲜明的文化特色。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省内拍卖界流传的一句行话。这句话中的“钱塘”,就是指浙江钱塘拍卖有限公司。众所周知,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享誉海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文化背景,而浙江钱塘拍卖有限公司与之齐名,必有其过人之处。

  拍卖本身是一项文化性极强的活动。拍卖公司作为引领文化消费的先导、传播文化的媒介,其发展的好坏,与是否注重文化内涵紧密相关。倘若一个拍卖公司经营目光狭隘,发展理念迟滞,只单纯追求商业利益,而忽视文化培育,那么肯定会落后于时代,最终沦为拍卖界的弃儿。不过,文化本身包罗万象,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甚至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文化史。因此,拍卖公司还要注重树立文化特色,在有优势的领域做大做细,才能够脱颖而出。钱塘拍卖在这一方面做得非常好,其董事长张敏涛先生原本是一位收藏家,对瓷器、杂项、玉器的鉴定十分在行,这基本定下了钱塘拍卖的发展基调。张敏涛从较为擅长的瓷杂拍卖起步,重点始终在此但又不止步于此,从而稳步发展,蔚成今日之势。

  对于拍卖本身,张敏涛显然别有一番感悟:“从业数年,我感觉自己已深深融入拍卖之中。每场拍卖会于我而言,都像是一次精神的检阅。我能够在拍卖会上一览种种稀世珍宝,与之亲密接触,已觉十分幸运。同时,看到拍卖会上诸多藏家纷纷竞价,得者欣喜无限,失者抱憾良久,不免心生感慨。有得有失,或在须臾,人生不也像拍卖会这样吗?”

学养

家学渊源深厚,拍卖起于收藏

  走进张敏涛的办公室,好像置身于博物馆。门口静立一尊宋代佛像,体态雍容,神情慈祥,不求威而自威,欲求安而能安,俨然昭示着主人的境界。绕过佛像,只见各种古玩随意陈列于室内,将房间点缀得十分雅致。张敏涛坐在办公桌前,身后是一个巨大的书橱,摆放着很多文物方面的专业书籍,牙轴鳞次,密而不乱。

  张敏涛随意指着室内的古玩,神采飞扬地说,这些都是我的宝贝,我虽然多年来从事拍卖行业,旨在为收藏家服务,但我一刻也没有忘记收藏。收藏是我的家学,是我人生的开端,也是我事业的起点。

  能够由拍卖窥知人生,不由得让人对张敏涛的人生经历发生兴趣。与张敏涛的对话,就从他的过往说起。

  谈起收藏,张敏涛兴致盎然,脸上不时露出自得的笑容:“天下收藏家很多,但绝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而我确是一生下来就与文物结缘,收藏注定要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祖籍抚顺,先辈在清代是正黄旗人,与皇室有一些关系。清代皇室大多好古,我的先辈因而受到影响,笃爱风雅,加之生活优裕,就倾尽全力去搜罗古物,比如古瓷器、竹雕、牙雕、玉器、字画等等。日积月累,藏品渐多,鉴赏理论也逐渐成熟,这就形成了我的家学渊源。”说到这里,张敏涛不由得凝神静思,似乎对先辈所处的那个时代极为神往:“祖辈积累下来的诸多藏品和一整套鉴定方法,是我们家族的宝藏,世代相传,因此我父亲对收藏十分精通。可惜他生不逢时,历经战乱之苦,颠沛流离,家藏宝物丢的丢、毁的毁,很多都散失消亡了。尽管如此,家里还是留存了一些历经千劫的宝物,这些就成为父亲对我进行收藏启蒙的活教材。”

  家中有宝,鉴宝有师,张敏涛理所当然地很早就进入了杭州的收藏圈。他尤其精于瓷器和杂项鉴定,很多人慕名而来,请他指点。这样,他不光结交了很多朋友,更接触了大批宝物,如是眼界愈高、知识愈富、见解愈精。

  就在这时,张敏涛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很多朋友财力丰厚,很想购买一些高档次的古玩,却苦于难觅卖家。而有的朋友因种种原因想转让藏品,又难以找到合适的买家。既然如此,我何不做拍卖呢?这样既能够看到更多的精品,又能结交更多的朋友,还能为天下爱宝之士搭建一个服务平台,何乐而不为?

  时机很快来临。2005年,一个朋友开的拍卖公司意欲转让,张敏涛得知后,毫不犹豫地拿下,从此他开始了拍卖历程。浙江钱塘拍卖有限公司就此成立。

  虽然拍卖对张敏涛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行业,但他凭借深厚的文物鉴定基础,很快就驾轻就熟。这几年来,在张敏涛的运筹之下,浙江钱塘拍卖有限公司每年都例行举办一次春拍和秋拍,因其拍品优质、服务高效,很快赢得了市场的赞誉,进而在我省拍卖界站稳了脚跟。

微意

拍场深衷谁能知

  张敏涛爱好收藏,但却从事拍卖行业,这对他来说可以说是一种“残酷”。他说:“每次在公司举行拍卖会之前,我都会对拍品做一番研究。有的拍品精美绝伦,一见就令人倾倒,我很想将其收入囊中,但这是不行的。作为拍卖公司,只能给卖家和买家牵线搭桥,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可不能自买自卖。虽然我不能拥有这些精美拍品,但我毕竟观看过它们、接触过它们、研究过它们、体验过它们,相较一般人来说,我这已经算是很幸运了。”

  可张敏涛也并非总是“冷眼旁观”,他也会“该出手时就出手”:

  2011年,美国纽约某拍卖会。张敏涛略显紧张地坐在台下,直盯着台上的一尊石雕佛头。它诞生于唐代的洛阳,是一座佛像的主要部分。千余年来,它不曾与这座佛像分离,虽然历经风雨,阅尽沧桑,却一直心无挂碍,岿然不动。然而在民国时代,日本人勾结当地的文物贩子,无情地将它从佛像身上割下,并盗卖至美国。

  这尊石雕佛头是中国的国宝,它不应该流落海外,而应回归它的家乡。张敏涛心里这样想着,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将它拿下!

  竞拍开始了。诸多买家一次次举牌,张敏涛紧跟其后,毫不退让。经过好几轮的较量,张敏涛终于以23万美元的价格将它纳入囊中,随后又花费3万美元将其运回国内。耗资如此巨大,仅为了一尊石雕佛头,值得吗?张敏涛不假思索地肯定答道:“当然值得。我在国内拍场很少参加竞拍,但在国外拍场则有时会出手。第一,因为国外拍场所出现的中国拍品,大多比较精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第二,它们大多是流失文物,或被抢掠,或被盗卖,但毫无疑问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精华。我觉得有责任让它们回流国内,这是守护文化的一种方式。”

反思

国内藏家:

入门但未入境

  作为资深的拍卖界从业者,张敏涛对于国内收藏界自然不陌生。拍卖会上,他虽然是旁观者,但旁观有时候却更容易看出门道。

  “据我从很多拍卖会上观察,国内收藏界不少人虽已入门,但未入境。就是说,他们大致上了解拍品的价值,也有一定的鉴定功夫,这便是‘入门’;但是他们在拍卖会上很多时候只靠耳朵,不靠眼睛。眼睛虽看准了一件拍品,很想拿下,但耳朵听着越来越高的竞价,又开始犹豫,最终很可能耳朵战胜眼睛,而与宝物失之交臂。这就是尚未‘入境’的表现。”张敏涛如此分析国内藏家参加拍卖会的心态,可谓十分到位。

  他接着说:“更为有趣的是,那些未‘入境’的藏家,看见宝物被他人买走后,往往心中不平。这种心态其实是不好的,是境界还不够高的体现。拍卖有拍卖的规则,就是价高者得,不会因为你特别喜欢某件东西,而特意为你降价。有的藏家在拍卖会上,经常犹豫不决,缺乏志在必得的勇气,老是持观望态度,不敢连续举牌,致使拍品花落他人家。事后,却又打电话给我,说愿意加价购买此拍品。这时,我会委婉地告诉他,这样做不符合规则。”

  “因而,我认为,一个好的收藏家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质:一是眼力,二是财力,三是魄力。眼力和财力自不必说,重要的是魄力。在拍卖会上出现一件好东西,大家自然都抢着要,于是竞价连连,报价也越来越高,这是必然的。这时一定要有魄力,要相信好的东西一定最贵,要不很容易败下阵来。”张敏涛坦率地指出目前国内藏家身上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展望

2012钱塘秋拍

必将再创佳绩

  对张敏涛来说,一年最忙的两个月是7月份和12月份。7月份准备春拍,12月份则准备秋拍。2012钱塘秋拍将在本月中旬举行,张敏涛对此信心十足:“今年秋拍,我们将一如既往推出大量精品,用艺术品的魅力来吸引藏家。到目前为止,已有40多个买家预约,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我相信他们一定不虚此行。”

  “这次秋拍由《浙江日报》新闻发展有限公司策划,我公司与翠玉斋珠宝首饰有限公司共同举办,共分为3场:乾坤精物·翠玉斋翡翠玉石专场、中国重要瓷器工艺美术专场和钱塘首届历代钱币专场。瓷杂是我公司的强项,我对此很有信心。值得关注的是越窑,它产自慈溪的上林湖地区,不光是浙江古瓷的卓越代表,而且在我国古代早期瓷器发展上占据重要地位。越窑是拍卖市场上的新宠,可以说它是一只原始股,其价值还远远未被发掘出来。本次2012钱塘秋拍将会出现一批越窑瓷器,其中值得关注的是龙纹盖壶,它造型典雅端庄,纹饰优美飘逸,是一件不可多见的宝物。”郑敏涛对乾坤精物·翠玉斋翡翠玉石专场也充满信心,“相对来说,翡翠的价格比较便宜,因而受众面很广泛,这是本次翠玉斋翡翠玉石专场的一个巨大优势。”

  可以预计,张敏涛的人生还将和拍卖联系在一起。在拍卖中感悟人生,在财富中感受文化,在文化中提升境界。人生亦如拍卖会,只不过买家是自己,卖家也是自己。


浙江日报 艺术品收藏 00023 人生亦如拍卖会 2012-12-12 2830899 2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