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钱”途更要前途
基层岗位成大学毕业生成长沃土
记者 潘太武 通讯员 陈胜伟
记者 潘太武 通讯员 陈胜伟
“你投了几份简历,都有回音么?我已经接到两个面试电话了。”“你的面试情况怎样,准备到宁波去发展吗?”最近的大学生就业招聘会上,同学们见面都在谈论着这些话题。到底怎样的岗位更有吸引力呢?是“钱”途还是前途,我们在最接地气的农林大学就业招聘会上做了随机的调查采访。
去基层是职业的选择
“作为一个农林类专业的毕业生,与其到大城市找一份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不如到基层农业企业、现代农业合作社就业,不仅专业对口能发挥才能,而且基层岗位缺少人才、平台广阔,发展空间更大。”在日前举行的浙江省农林毕业生招聘会上,正在和一家农村合作社交流的浙江农林大学应届毕业生蒋涛认为,现在考公务员都要有基层工作经验,所以大学刚毕业先到基层岗位锻炼也是必须的,基础扎实了以后才能更好地发展。他说:“我们农林类大学生,以前毕业了也经常往城市里挤,找一份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工作,但是现在不少同学意识开始转变,不仅愿意到基层去就业创业,有的还干得很不错。我们有位师姐叫魏韩英,她就是从农村合作社做起,才两年多时间,就拥有几百亩的草莓基地,不仅年收入让在城里工作的同学羡慕,还带领当地农民致富,前不久还被评为浙江省大学生现代农业‘十佳创业典范’。”
在传统的观念中,到基层工作不仅工作环境不好,工资待遇、发展前途也都没有优势,往往很难吸引青年大学生,但是如今不少青年大学生的就业理念已经有了新变化。
“我们现在说的基层工作岗位不是身份,而是一种职业,其实大学生投身基层工作,并不是去干传统概念中的体力活,而是成为掌握科技知识的新型基层骨干。”浙江农林大学就业办的楼伟琳老师说:“在很多发达国家,不少基层岗位包括做一个农民,都是十分受尊重的。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迈进,今后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农民,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和管理水平,并不是谁都能够做好农民这份工作的。”
到基层开启创业的天空
在积极应聘各类基层岗位的毕业生中,他们一方面表示基层工作可以积累经验、打磨自己;另一方面也觉得在基层工作可以更好地谋划未来,创业就是他们的一大选择。目前,浙江的很多高校都专门开辟了大学生创业园,支持引导大学生创业。
在学校的引导下,学生的创业激情和实效也在不断提升,浙江农林大学园林专业2007届毕业生、嘉善杨珍农产品合作社社长杨珍就是其中的代表。1983年出生的杨珍,大学毕业后放弃留校工作的机会,回到老家嘉兴嘉善,成立合作社养起了生态甲鱼,由于强调原生态和品质,她养殖的甲鱼最高价超过了300元/斤还供不应求。先后获得第七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012年“浙江省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
杨珍认为:“其实基层创业是很艰辛的,但也是幸福的。从创业至今,我每天早上5点不到就要起来喂养甲鱼,一直忙到晚上11点才能休息,即使晚上休息以后,我也经常要在半夜起床。为了看护甲鱼,我常年住在池塘边低矮的小棚子里,每天睡觉也亮着灯……正是这些艰辛,让我更珍惜创业的经历和果实,也坚定了我创业的决心。”
和她一样,浙江农林大学有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基层干起,在积累一定经验后开始从事基层创业,有的已经开创了自己的新天地,并小有成就。2009届毕业生唐海峰,大学毕业后回到绍兴租良田、种水稻、养白鹅,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成为拥有200多亩地、农产品产值超过100万元的种粮大户;来自台州黄岩的学生章彬斌,2009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台州组建了临湖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带领90多名农民社员耕耘着1600多亩农田,每年创造100多万元净收入……
大学生到基层 政策扶持多
对于学生们投身现代农业,浙江农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王晨说:“现在生态农业、现代农业正在大发展,粮食价格也在不断升高,正是农林青年投身现代农业的好时候。这几年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国家政策也非常支持,掌握农林技术的大学生做一个新型农民应该说正当时,从事现代农业一定大有作为。”
在刚刚结束的浙江省大学生现代农业“十佳创业典范”评选活动上,几乎所有被评为创业典范的大学生都是从基层干起。基层,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最肥沃的土壤。
据介绍,为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去创业,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扶持大学生投身现代农业,除强调原有的各种支持大学生就业的政策,还专门针对从事农林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大学生,出台了包括每人每年可获得高达1万元的省财政补助、优先安排扶持项目、优先申报职称、免费保存人事档案等各种形式的支持政策。宁波出台了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在省政府有关政策的基础上,每人每年补助1万元,使大学生年收入不低于3万元。温州市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业者给予专项创业补助,绍兴对大学毕业生创办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给予一定奖励。同时,各级政府也及时支持大学毕业生农业创业,在土地流转服务、生产经营指导、实用人才培养、创业知识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