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好奇

提问南半球“人间天堂”——

幸福筵席,由谁打造?

  本报杭州12月5日讯

  记者 董颖 通讯员 邰秀珍

  一瓶澳大利亚西澳州生产的新鲜牛奶,从挤奶、加工、运输,到放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最短需要48小时;一块让美食爱好者趋之若鹜的西澳州牛排可以出产自“零病虫害”的环境下;一个大部分地区都是干旱沙漠的西澳州,运用科技种植手段,出产的粮食可以养活4000万人口……这些,无疑让我们感受到了西澳州在食品生产上的先进,同时也展现了科技在食品领域的无限能力。

  昨晚,由省科协、浙报集团主办,浙江日报、省科技馆和果壳网承办的“科学+ASTalk”活动,邀请到了正在杭州访问的西澳州州督马尔科姆·麦卡斯克、西澳州农业食品部部长罗伯·德兰和西澳大学教授吉姆·威兰,在他们的带领下领略了一场从实验室到农田,再到餐桌的“幸福筵席”的打造流程。西澳州是澳大利亚最大的一个州,有南半球“人间天堂”之称,今年也是浙江省与西澳州建立友好省州关系25周年。

  食品监管是关键

  西澳州州督马尔科姆·麦卡斯克在“暖场阶段”提到的西澳州可在48小时内将新鲜牛奶输送到国际市场的例子,显然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

  “我们的牛奶都是乘坐专机的。”罗伯·德兰打趣道,直航的航班再加上一些科技加工手段,“48小时是小菜一碟。”

  食品安全,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同样也是今天现场活动的主题。在提问环节中,一位来自省疾控中心、从事食品安全检测的工作人员问到了西澳州的食品安全有何种监管体系。

  在罗伯·德兰看来,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他认为,西澳州的食品安全保证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科技手段,有一个完整的跟踪体系。

  “我认为,现在全世界在食品监管领域最需要的是建设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将它推向每个家庭、每个商店、每个餐厅、每个供应链,确保任何一个生产和销售环节都是安全的。”罗伯·德兰说道。

  牲畜都要戴“耳环”

  西澳州面积超过250万平方公里,是浙江的25倍,而人口只有200多万,是浙江的25分之一。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被称为“人间天堂”。

  在这里,食品从研发、种(养)植,到生产销售,一直执行着最严格的标准。“所有的牲畜都被要求在耳朵上贴一个电子耳标,从出生到进入屠宰场,都要有这样一个标签。标签上包含了这个动物的所有信息,这样,不管到哪里,我们都可以知道它生活的环境如何,是否符合检验检疫等安全标准。因此,不管是牛肉还是牛奶,我们都可以确保符合最高等级的标准。”罗伯·德兰介绍说。

  葡萄酒也是西澳州的“拳头产品”,对于质量保证,两位专家显得信心满满。“西澳州采用一种叫做‘元素指纹’的新技术。”罗伯·德兰说,在澳大利亚一些地区,葡萄含有一些微量元素,与中国或者西班牙的葡萄不一样,通过检测就可以知道这些葡萄或葡萄酒是否来自西澳,“通过这种技术,可以确保产品质量。”

  吉姆·威兰介绍说,目前西澳州也在使用条形码等科技手段保证食品质量。不管是牛还是葡萄酒、奶制品,可以在整个生产链中进行跟踪,“通过这些条形码等,可以了解产品出自哪个农场,是在哪里加工的,对于顾客来说,这显然增加了商品的安全性。”

  向科学技术要粮食

  那么,植物能否产生出足够多的产品,以应对日益增长的世界人口?随着环境的改变,它是否能够持续地提供产品,供人类长期生存?

  吉姆·威兰正好是这方面的专家,他说,如果保持现在的粮食生产增长率,到2050年可以增产50%左右,但那时人类的粮食需求量是实际产量的4倍。而如果要增加粮食的产量,增加1%就需要增加10%的资源消耗,这并不是一个1比1的关系。吉姆·威兰强调:“实际上我们不能这样做,这样做的结果是耗尽所有的资源。”

  作为科学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吉姆·威兰说,这就牵涉到了转基因食品。植物和植物的细胞实际上就是一个生物合成的工厂,它有很多流程,“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转基因来生产任何我们想要的产品,而且可以生产任何量,只需要改变一下它的流程。”而且,科学家可以在自然化水平非常好的农作物上改变这个流程,推出稍微不同于以前的产品,以得到市场的欢迎。

  20年前,一个根茎组的序列,需要几百人花费很多时间和40亿人民币,最后才发现那只是形成基因组的很小一部分。而2011年,一个实验室,一天,一两个人,花一两千美元,就可以得出根茎组的序列。

  吉姆·威兰说,最近10年间,人类经历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革命,“所以我们相信,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找到使得材料增加4倍的方法,而且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成本。”


浙江日报 人文·好奇 00013 幸福筵席,由谁打造? 2012-12-06 2825653 2 2012年12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