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别让生命留下遗憾——

危难时,你会急救吗

  记者 吕玥 通讯员 李伊平 王芳

  本报讯 宁波一位老人突遭车祸,紧急情况下4名路过的姑娘联手急救,为老人赢得关键的抢救时间。时隔一个月,杭州也出现了几乎一模一样的温情一幕:一名骑车男子与一辆出租车相撞,伤势严重,生死攸关之时,4名路过的浙江医院护士紧急救援,把两度没了呼吸的男子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

  不难看出,施救人员懂得应急救护知识,使得这两个故事最终有了一个圆满结局。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故事中的伤者这般幸运,记者从省红十字会了解到,目前我省对于现场应急救护培训的普及率非常低,绝大部分城市还不足1%。

  50%:

  心脏骤停憾离世

  对于救护培训普及情况的薄弱,省红十字救护培训中心教学管理部负责人张扬感受深刻。

  曾在武警杭州创伤急救中心工作多年,张扬说她接触过很多因为缺乏必要现场应急救治,导致病患送到医院后仍痛失生命的例子。

  “我碰到的最年轻的一名心脏猝死病人才19岁,是一个在校大学生。”张扬说,因为突发心脏病,这名女生心脏骤停,同寝室同学慌乱中不知该如何处理,只能拨打120急救电话,被动等待急救人员上门,遗憾的是,由于心脏骤停时间太长,花季少女不幸离世。

  让张扬更加难以忘记的是,那些意外事件中死者家属和朋友的痛苦。“2006年,一个25岁刚刚毕业的研究生,游泳时脚部抽筋导致溺水并心脏骤停,虽然一同游泳的人很快把他从水里拖到岸上,但是因为大家都不太了解心肺复苏等溺水急救措施,错过了最佳救护时机,送到医院后便宣告不治……”

  张扬告诉记者,就她自己的从医经历而言,10个因重症或重伤导致的心脏骤停人员中,至少有50%因为身边人没有采取急救措施而丧命。“大脑能够耐受缺血和缺氧的时间只有4到6分钟,如果在这个黄金时间没有施救,就会留下太多生命遗憾。”张扬感慨地说。

  1%:

  救护知识普及低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年突发事件达120万次,导致每年约20万人死亡、170万人伤残,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缺少有效急救、错过黄金6分钟所致。

  省红十字会现场应急救护工作指导中心主任陈雨荣告诉记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意外伤害发生后伤员各时段的死亡率,发生在现场的占50%,在救护车送达期间和在医院内死亡的分别占30%和20%。

  “这一数据说明,在专业急救人员到来前,由应急救护员或现场目击者志愿为伤病者提供紧急救护,是降低意外伤害中伤残和死亡率的重要举措。”陈雨荣说。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部分省市的现场应急救护技能知识普及率非常低,像北京、上海等城市达3%以上,我省目前仍不足1%,远远低于新加坡等国家的20%,更比不上瑞士等国的70%。

  “普及率较低的背后,是公众急救意识的缺乏,认为救人只是医生的事情,觉得意外伤害不会发生到自己身上,结果事到临头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参与和推动的力量也不够,比如资金的投入等,导致一些重点、高危行业的培训机制始终没有建立起来。”陈雨荣认为,救护培训作为一项造福于民的公益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尤其是政府的大力支持。

  4%:

  应急救护须推广

  一个利好消息是,我省有关部门已经行动起来,“争取到2015年,实现全省注册红十字救护员占当地户籍人口比例1%以上,救护知识普及人数占当地户籍人口比例4%以上”。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开始,省财政已设立浙江省红十字会人道救助专项资金。根据资金预算分配方案,将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支持现场应急救护培训项目。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承担全省救护师资初(复)训305人次,救护员初(复)训2100人次,救护知识普及2500人次。

  同时,一处按照国际标准打造的现场应急救护培训综合教学实践基地也即将启用。记者在省红十字救护培训中心看到,该基地总面积达550平方米,配备交通事故、生活起居等多个模拟事故场景和救护理论考试计算机机房、多媒体教室等,准备在年底启动,用于普及防灾避险、应急救护知识。

  [■ 新闻链接]

  如何报名参加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公众可以到当地红十字会咨询应急救护培训相关事宜。目前,各地红十字会面向单位和团体开展培训比较多,一般达到一定人数就可以根据情况组织培训。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危难时,你会急救吗 2012-12-06 2789745 2 2012年12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