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4版:前程

海藻变“布”:“越隆”要做原始标准

  项盈盈

  海草、海带、海苔等海藻类植物,除了吃还能用来干什么?浙江越隆控股集团告诉我们,还可以从中提取海藻纤维,来做“布”。

  今年8月,浙江越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功上马国内首条海藻纤维生产线,产品主要用作医用敷料,一年能生产500吨的海藻纤维医用敷料。集团总工王荣根介绍说,由海藻纤维制成的医用敷料阻燃、抗菌、止血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较好,能促进伤口愈合,在国外,比豆腐干稍大点的一块医用敷料,要卖到40元人民币,正说着,王荣根顺手撕下了一角布料,掏出打火机,“啪”的一声,火苗蹿了好一会儿,可布料连烟都没冒。2010年11月,为了研发海藻纤维这种功能性新型纤维,越隆控股成立姚穆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武汉纺织大学朱平教授的海洋生物质纤维项目,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开发成功,喝到了海洋经济中的“头口水”。

  姚穆,是我国纺织新材料的奠基人,早在10多年前,就与“越隆”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建站后,更是以功能性、差别化粘胶纤维新材料研发为切入点,开展产业领域前沿性、产业化技术攻关。

  谈起姚穆院士对企业的帮助,王荣根赞不绝口:“姚老师很朴实也很亲和,每当我们遇到技术难题请教他,都有求必应,大部分时候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也不定期地过来和我们做技术研讨。有时候来浙江开会也会转到绍兴来和我们做技术研讨。这几年,姚院士除了在技术上给我们大量的有用信息,拓宽我们的视野,帮助我们申报相关科技项目,还经常给我们指明技术方向,他常说:要做就做差异化、功能化强的产品,在非标产品领域做到卓越,就能成为这个行业的原始标准。”

  “越隆杯”中国高校纺织品(面料)大赛至今已连续举办了4届,逐渐成为中国纺织品设计开发教学与学术交流的平台。每一届的颁奖大会,姚穆院士都会到场给获奖者颁奖,不仅如此,姚院士还推荐几个硕士毕业生进入越隆,成为项目组技术骨干。2011年,“越隆”还成功牵手1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名浙江省“千人计划”入选者、1名“楚天学者”入选者和1名海归博士。

  两年来,越隆控股以姚穆院士为核心,凝聚了大批相关高校专家引进项目、创新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承担完成国家火炬计划1项、参与纺织类国家标准的修订2项、起草行业标准2项、23件产品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同时积极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与浙江理工大学合作的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织物最佳服用性能的混纤纺织染整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实施推广应用2年来,获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据企业工作人员介绍,姚院士为“织物混纤纺织染整”倾注了不少心血。越隆控股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研发出一种用50%竹纤维、40%涤纶、10%汉麻做成的布,不仅挺括舒适,而且吸湿排汗性能特别好;用55%的竹纤维、45%的真丝做成的“真丝布”,就不容易起皱、发黄;如果把海藻纤维和棉花混纺的话,还可以织更多类型的布,成本更低,由海藻纤维制成的布强度比棉的要结实。

  近几年,越隆控股投入大笔资金,引进了三个包括海藻纤维在内的科技前沿项目,稳步推进。在充分释放院士能量、开拓创新的路上,越隆控股走得越来越扎实。


浙江日报 前程 00024 海藻变“布”:“越隆”要做原始标准 2012-11-29 2814760 2 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