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亩产吨粮怎么来?

  本报鄞州11月27日电

  记者 杨军雄

  亩产1014.3公斤!这个浙江田野上创出来的中国水稻最高产新纪录再次让世人震惊。回想今年,先是低温阴雨,不利育苗,再是受台风影响,不少地方水稻受淹,病虫害也偶有发生,浙江靠什么种出亩产吨粮?

  为此,在今天的高产创建示范方验收现场,笔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良种是决定性因素

  在相同的气候环境和种植区域下,要高产,种子是决定性因素。省农业厅农作局局长孙健介绍说,今年我省粮食生产取得丰收,除晚稻后期天气利于灌浆外,与高产品种得到广泛应用和粮食高产创建深入开展等因素密不可分。

  “从历届浙江农业吉尼斯粮食挑战赛来看,甬优品种始终占据优势,高产纪录主要以甬优系列为主。”省农业厅浙江农业吉尼斯活动负责人厉宝仙说,今年甬优的优势更加明显,和鄞州区百亩方一样,最近杭州、绍兴等地高产晚稻,种的都是“甬优”系列品种,其中单季晚稻品种甬优12表现最为突出。

  甬优12是以宁波市农科院专家运用水稻籼粳杂交有利性状集聚技术育成的新一代超级杂交稻。2011年被农业部确认为籼粳杂交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是迄今国家认定的83个超级稻推广品种中仅有的两个籼粳杂交超级稻。该品种穗大粒多、生长期长的优势为创高产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目前,“甬优”系列品种已经得到大面积推广,而且深受农民欢迎。今年全省推广面积达240万亩,在全国推广面积达280万亩,为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产量做出大贡献。

  粮食生产条件完善

  一样的土地,产出却大不一样。高产还与粮食生产条件逐步完善密不可分。孙健介绍说,得益于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浙江的粮田已经大变样了。

  走进今天验收的洞桥镇百梁桥村高产创建示范方里,可以看到,良田成方、路渠成网,那里的农田配套设施就像大学试验田一样齐全。这种设施完善、土壤肥沃、技术先进、机制健全的高标准良田已经遍布全省各地了。

  粮食生产功能区已经成为我省现代化粮食生产主要载体,全面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等“五良”标准建设,整体达到亩产吨粮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我省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良好的硬件提高了应对不利气候的能力。” 鄞州区副区长蒋明良说,今年台风期间,高标准沟渠就发挥了巨大的排涝作用,而因为采用工厂化育秧,也避免了当时低温阴雨天气影响,现在的良田面对非极端天气,基本都能应对。

  从实际比赛结果来看也印证了这点。厉宝仙说,今年参赛的示范方基本上都位于粮食功能区内,因为软硬件设施明显胜出一筹,为高产创建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种植技术更胜一筹

  “高产还得益于科学种田。”孙健说,在这些高产田里,水稻优良品种、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超级稻集成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重大病虫害综防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重大技术得到了有效运用。“甚至科学地精确到,秧苗大小、秧龄长短、每亩田栽秧苗数量、施肥的时间和数量,每丛稻的穗数和粒数等等。”

  省农业厅借助高产创建活动,在全省推广应用新技术,让更多种粮农民了解到了科学种粮的好处。今天喜获丰收的许跃进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已3次创造或刷新浙江农业吉尼斯纪录,却从不止步。许跃进在百亩方中再辟出一亩多攻关田潜心钻研,科学运用了各种技术同时,还摸索出适用于甬优12的控氮增钾、水气调节、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措施,去年也就是这块攻关田让许跃进以943.1公斤的高产摘得晚稻亩产桂冠。

  目前,我省粮食良种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先进栽培技术得到大面积应用,水稻育插秧技术发展迅速,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左右。我省水稻单产不断提高,成为全国水稻高产区。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亩产吨粮怎么来? 2012-11-28 2815792 2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