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聚焦水利

  松阳:桃花源里尽水利

  整合资源,全员发动,更兼关键时刻,现场办公解决问题;锐意改革,加大投入,虽为山区小县,每年投入资金近2亿元;立足民生,建堰坝,治河溪,强灌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田水利的强劲推进使得松阳这一浙南“桃花源”愈加民丰物饶、名副其实。

  地处浙西南山区、丽水腹地的松阳,四面环山,中部松古平原为浙西南最大的山间平原,主要河流松阴溪由西向东贯穿全境汇入瓯江。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松阳自古就有“桃花源”的美誉。唐代诗人王维曾有“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的动人描述,宋代状元沈晦更是发出了“惟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的由衷赞叹。近年来,松阳县乘着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焦水利改革发展的有利时机,掀起了农田水利建设热潮,以其显著成效获2010年度、2011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绩效考核优秀、2011年度全省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考核优秀,并被评为浙江省干堤加固先进县。日前,松阳县又获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殊荣。

  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松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统一指挥和协调。县里成立主要领导为总指挥,政府分管领导为常务副总指挥,发改、水利、财政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指挥部。各乡镇也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实行水利建设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乡镇、部门水利建设任务明确,责任分明。关键时刻,县主要领导深入一线现场办公,解决困难和问题。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整合农业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资源,提高项目运作的合力;加强部门与乡镇的沟通协调,加强水利、发改、财政部门的联动,确保项目计划、政策处理、配套资金的落实,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有力推进。

  加大力度,完善建管体制。松阳县委、县政府以松委〔2011〕1号文件出台《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共分7个部分、30条,对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进行全面部署,指明了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同时,创新水利管理机制,近年来,新成立了松阳县水库和堤防管理处、大众供水公司、象溪水利站和3个水库发展公司,服务基层水利建设的能力有效提升。加强投资机制改革探索,多渠道、多层次增加资金投入,多方面、多举措整合资源,多层次、大范围动员社会力量,近几年来,每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近2亿元,扎实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大力促进农田水利再上新台阶。

  全面建设,成效显著。近几年来,松阳县一是全面加强水源及骨干工程建设。完成了全县31座水库除险加固,实施了江北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江南灌区节水工程,兴建了青龙堰、白龙堰、京梁堰、观口堰、午羊堰等10余座重点堰坝。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灌溉供水和防洪能力有效提高。二是大力度推进中小河流治理。近几年,每年开工建设干堤10余公里,已累计建成松阴溪干堤30余公里,保障了松古平原10万多亩农田、十几万人口的防洪安全。三是全面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松阳县是第一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通过3年建设,共完成山塘整治78座,新建固定式喷微灌面积1.61万亩,改造中型灌区末级渠道3处、小型灌区2处。项目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浙江日报 聚焦水利 00012 2012-11-28 浙江日报2012-11-2800022;浙江日报2012-11-2800024;浙江日报2012-11-2800023 2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