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聚焦水利

  嘉善:多彩田野写华章

  六大体系全方位科学引领,创新财政扶持机制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智能化、受益户参与、县级项目法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构建先行先试,地嘉人善的嘉善正在书写农田水利的精彩华章,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三年获得省级绩效考评优秀的地区。

  “中国黄桃之乡”、“中国甜瓜之乡”、“中国蜜梨之乡”、“中国雪菜之乡”、“中国鲜切花之乡”、“中国蘑菇之乡”、“中国甲鱼之乡”,再加令人赏心悦目的设施栽培绿色产业带、食用菌白色产业带、水产品蓝色产业带、鲜切花彩色产业带等“四色产业带”,地处吴根越角,首接上海的嘉善无疑是个多姿多彩、魅力十足的地方。近年来,随着首次聚焦水利改革发展的2011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嘉善全县掀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高潮,成效卓显。其50万亩标准化圩区工程创建全面达标;9万亩中央财政第一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全面建设完成,成为全省唯一连续3年获得全省绩效考评优秀的地区;2011年度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考核名列嘉兴市第一,被评为全省考核优秀单位。日前,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殊荣又花落嘉善。

  规划先行,纲举目张。嘉善县从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服务于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出发,统筹规划全县农田水利建设,编制完成了《嘉善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修编(2011~2020)》和《嘉善县“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等系列规划,把推进“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农田灌溉工程体系、饮水安全保障体系、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水利管理体系”等六大体系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县水利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任务。提出“十二五”期间,重点完成54万亩圩区整治、600公里农村河道整治和8.9万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

  强化投入,创新使用。 “十二五”期间,全县农田水利计划投入约16.3亿元,年均投入3.26亿元,是2010年1.6亿元的2倍(增长100%)。2011年度全县农田水利建设投入2.2亿元,是2010年的1.5倍(同比增长67%)。县财政把支持农田水利作为预算内支农扶农的一项重要内容,并逐年将增量资金向农田水利建设倾斜。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该县又出台政策明确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安排土地出让金2350万元用于圩区工程和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创新财政扶持机制。实施分类扶持方式,对省及省以上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按实施方案进行全额配套;对圩区护岸、灌区设施改造、河道整治等项目实行按投资比例补助;对圩区土坝、圩区防洪墙等项目实行按长度定额补助;对河道保洁实行按季考核补助。

  管护机制,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推进农田水利智能化建设,县财政每年安排水利专项资金用于安全防范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构建起覆盖全县的集防盗、维护于一体的信息管理网络,有效保障了农田水利设施正常、安全运行。积极探索推行受益户参与水利工程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主体缺位等突出问题,在强化工程管理、减轻农民负担、调节水事纠纷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深受社会各界和群众好评。积极探索水利工程县级项目法人建设管理模式,逐步对跨镇(街道)区域的重点水利工程推行县级项目法人制,由嘉善县水利投资有限公司为单独项目法人单位统一组织方案编制、统一资金筹措、统一项目实施,全面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使项目整体的设计标准、建设质量和进度都在可控范围内。积极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2012年6月,嘉善县被列入浙江省12个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试点县(市、区)之一。今年8月,县政府正式出台改革试点方案,按照 “五强、五有、三推行”,建立健全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目前,县、镇(街道)已分级召开推进会部署工作,将方案中的改革项目分解落实,力争为全省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创立示范、提供经验。


浙江日报 聚焦水利 00012 2012-11-28 浙江日报2012-11-2800008;浙江日报2012-11-2800011;浙江日报2012-11-2800010 2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