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爱读书 读好书 善读书

“三读”丛书开卷有益

  本报杭州11月22日讯

  记者 童桦

  就在全省热学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一套由省委宣传部编撰,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三读”丛书·开卷有益》走上读者的案头。记者从各大新华书店和当当网等网络书城得到的数据显示,目前这套丛书已经热销6万套,共计72万册。不少单位和个人还致电出版社,希望能够加印丛书以满足阅读需求。

  丛书主持人、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坚介绍说,在推进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中,根据中央领导提出的“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要求,省委宣传部组织浙江大学、浙江省社科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编撰了这套丛书,以此作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增强人文底蕴的“口袋读本”。

  “丛书是结合浙江实际情况,根据每一阶段省委省政府的主要工作重心按月编撰的。”浙江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叶国斌介绍说,《“三读”丛书·开卷有益》每月出一种,每一册都有不同的主题,目前已出版“家园”、“价值观”、“创业”、“创新”、“富裕”、“富有”、“海洋经济”、“金融创新”等9种。

  今年1月,这套丛书的首本分册正式上市。凭借着小开本、100余页的体量、综合多元的内容,在短时间里就博得了读者的青睐。

  翻开这套丛书,古今意味扑面而来。在每一册不大的体量中,都包含着“今、古、人、文、译”五大板块。

  “我们在‘今’中摘选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针对这一主题的重要讲话和文章,在‘古’里则选编了相关主题的古代诗词赋等,‘人’着重介绍人物及实例,‘文’是现当代经典美文,‘译’就是译文。”叶国斌说,每一册都撷取古今中外的好文,吸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中的养料,而“人”这一板块则强调了丛书的实践取向。

  文字镌刻历史,启迪着当下的人们,更拓宽我们的思路。在“价值观”分册里,囊括了梁晓声的《论敬畏》、南朝范晔的《杨震暮夜却金》、俄罗斯赫尔岑的《给儿子的信》等23篇美文,想必读者会有博古阅今之感。“编辑和专家们挑选的都是有内涵的美文,或者经典的值得回味的好文章,尽量避开刻板严肃的说教式文章。”说到选择文章的标准,丛书编辑解释道,“之所以选择陈之藩的《谢天》,并将其纳入‘价值观’分册,就是因为这篇文章文笔浅白朴实感人,且传递出人要懂得感恩、懂得谦卑的道理。”

  工作之余轻松阅读,继而完善知识结构,对读者而言,这是丛书带来的最大实惠。“每月1本,每年12本,我们计划出5年。”叶国斌说,“每一册书出版后,我们都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反馈到下一册的编辑工作中。”

  接下来,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丛书主题还会有生态文明、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市化等。胡坚说,希望促进党员干部形成高尚的生活情趣,提升思想品位和做人的品质,多坐书桌少坐酒桌。

  目前丛书已列入全省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指定书目,同时列入“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三读”丛书开卷有益 2012-11-23 2809371 2 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