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学习贯彻十八大 创造两富新业绩

十八大代表俞佳友再返青田万阜乡——

“记者路”上话增收

  本报青田11月22日电

  记者 聂伟霞 包敦远

  主题:农民增收

  地点:万阜乡柘垟等村

  时间:11月21日至22日

  人员:乡干部、村民

  山高路远,挡不住十八大代表俞佳友赶赴青田万阜乡的脚步。21日下午,俞佳友走进柘垟村时,村民们正忙着给自家的赤膊墙贴瓷砖、装门窗。

  “是俞记者回来了!”车子还未停稳,村民们纷纷上前,拉着俞佳友高兴地说: “你看,乡亲们住上新房了。”

  一排排漂亮整洁的4层新房,矗立在浓雾弥漫的大山中。3年前,偏远贫困的柘垟村,在时任万阜乡农村工作指导员俞佳友及乡村干部带领下,种植高山蔬菜,村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今年,全乡已发展高山蔬菜基地3200多亩,预计年人均收入可超7500元。“钱袋鼓了,村民开始装修新房。”72岁的老支书王申炉说,“乡里还给农户每平方米7元的补贴。”

  看到乡亲们的笑脸,俞佳友也喜不自胜:“按照这样的发展势头,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在我们万阜很快就会实现了。”

  “是啊,大家这段时间经常围着电视机看十八大新闻。你这次来,给我们讲讲十八大精神。”83岁的村民周志林,特地从一里路外赶回来。

  “中央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其中关于‘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特别鼓舞人心,这意味着,国家将更加关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收入增加、社会福利改善等方面,农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俞佳友说。

  村民杨银妹放下手中的锄头,说:“是的,农村基础设施完善了,我们才能更好地投入生产。好比这条记者路,就是一条富裕路。”

  脚下这条400多米长的水泥路,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去年5月出资12万元修建的,一直通到山上蔬菜基地,解决了农产品运输难,被村民称为“记者路”。

  “有了这条路,山上的土特产可以用大卡车运出去了,真方便。”村民刘宝兰说,“高山蔬菜是我们村的致富法宝,去年我种的辣椒、茄子,收入有8万元,今年可以超11万元。”

  就像当年在万阜乡当指导员时一样,俞佳友的话题始终围绕着农民增收:“我打心眼里为你高兴。不过,现在增收还有什么问题和困难吗?”

  刘宝兰想了想说:“有一个问题,因为靠自产自销,好东西却卖不出好价钱。去年萝卜差点卖不出去,今年的销售也有点困难。”

  “掌握市场信息很重要,村里的年轻人要多上网,掌握农业技术和信息。”俞佳友建议说,“合作社也要加强与市场的对接。”随后,俞佳友又不失时机地问道:“十八大提出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我们一起谈谈,未来增收有什么打算?”

  39岁的村民邱正远说:“我以前在外面开超市,现在回家创业,除了种高山蔬菜,还养了60头猪,收入比开超市好。”

  村民王申炉说:“杨梅是我们的增收项目,一株杨梅树有1000多元收入,去年全村增收100多万元。”

  “这条记者路就是我们的致富路。但山那边的500亩杨梅基地还没有通车,如果路通了,我们增收的底气就更足了。”村民邱富巧说。

  乡党委书记章平一直细听村民的发言,他充满信心地说:“我们万阜是个农业乡,农民增收还是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在高山蔬菜有了基础,下一步要扩大种植面积,引进资本、做强品牌,就能实现新一轮增收目标。”

  记者路边,刚种下不久的豌豆苗已露出了尖尖角,预示着新一年的希望。


浙江日报 学习贯彻十八大 创造两富新业绩 00003 “记者路”上话增收 2012-11-23 2809410 2 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