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海关通关人员一天盖验讫章1.5万多次——
小图章印证大发展
记者 郑全庆 通讯员 俞晶 许冲
本报义乌11月1日电
记者 郑全庆 通讯员 俞晶 许冲
今晚6时左右,拿起电话,“还在忙着哦!”耳边又响起了施青松的嗓音,期间还夹杂着啪啪的敲章声。
这个熟悉的声音,把记者带回到了9月28日义乌海关报关大厅的场景。
那天18时15分,“啪”,施青松拿起鲜红的验讫章,印在最后一张报关单上。2165票、3732标箱!义乌海关一个新的单日业务量纪录诞生了。
天色暗下来,报关员陆续离开,近百平方米的大厅终于安静了。收起印章,监管通关科放行转关组组长施青松和5个同事,甩甩胳膊,终于放松了心情。
过去的一小时,真是太忙。17时15分,记者在门外就听见里面人声鼎沸。跨进门,就像走进了集贸市场,大厅几乎被报关员站满,他们手拿一叠叠报关单,神色匆匆地穿梭在各个工作窗前。
靠外的工作窗里,施青松带着5名年轻同事,负责完成报关单通关放行的最后一道程序——盖验讫章。大家盯着报关单,报关员翻过一页,印章随即落下,清脆的敲击声夹杂着起伏的人声,就像在演奏一曲独特的和弦。
接单创纪录,小小的印章也立了新功。“每份报关单平均有7页,每页都要盖个章。今天办了2165票,盖了1.5万多个章,又是个纪录!”施青松说,“平均下来,每个人要盖2500个!”
放在10年前,这个数字是他们4个多月的工作量。
2002年10月,义乌海关的前身——金华海关驻义乌办事处才成立。家在浦江的施青松大学还没毕业,但对义乌小商品早已耳熟能详。“国际商贸城当时刚搬到这个福田市场,一个摊位费只要几千块。”如今,摊位费少则十几万,多则超百万!
验讫章仅有两枚。因为业务不多,这个简单的工序甚至不需要专人负责;为了“拉生意”,关长、科长往往上门为企业服务。第一年,经海关监管出口的小商品货物9000标箱,去年则达到57.1万标箱,增加了69倍,货物种类达到170万种!
2005年,施青松成为金华海关的一员,不久就到义乌办事处出差,“去了监管中心,门前的雪峰路基本不堵车,哪像现在,一到下午三四点,集装箱货车要排几公里长。”雪峰路如今有了一个别名:集装箱路。
两年前,验讫章增加到4个,并有4个人负责。调任义乌已3年的的施青松,来到了现在的岗位。
此时,义乌办事处已在2009年升格为义乌海关,业务突飞猛进。报关单通常集中在17时到17时30分办理。施青松介绍,在这30分钟里,原来每人每分钟差不多盖一二十个就行,现在至少要达到三四十个。下班后,手臂时常就会酸疼。
验讫章如今已有6枚,加上磨平废弃的,已经有20多枚。施青松说,印章过去能用一两年,现在不到3个月就磨平了,更换速度越来越快。
不过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告别印章。施青松告诉记者,这些年,义乌小商品出口在高速增长,分类通关、无纸化通关等先进模式已在逐步推行,费时费力的印章,也将被电脑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