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第二要闻版

本报记者与杭城学子寻访“长征第一山”

长征,我们依然在路上

  寻访人:

  本报记者 金毅

  浙江树人大学人文学院大三学生 杨玲玲

  浙江树人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大三学生 徐玉英

  寻访地:

  长征出发地云石山

  【历史长镜头】

  1934年10月10日,风雨交加的日子,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苏维埃政府全体人员齐集云石山下,编入军委第一、第二野战纵队,与当地群众挥泪告别,迈出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

  【寻访现场】

  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往西,经过约半个多小时车程,就来到云石山乡黄陂村。“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路边小店传出熟悉的旋律,提醒我们这里与长征的渊源。

  云石山,高不足百米,山上奇石嶙峋,千姿百态,四面悬崖峭壁,仅有一条石砌小路直通山顶。我们进入山门,陡峭的岩壁上刻着杨尚昆同志题写的五个红色大字:“长征第一山”。再往上走,是两道石门,石门边上还有一道石墙。据介绍,石门和石墙都是当时红军上山之后修建起来的。石墙后面,我们发现了一个洞口,讲解员说,这是机枪口。遥想当年,两道堡垒式大门扼守着上山的通道,再加上机枪守卫,真有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味道。

  穿过这两道石门,终于看到了藏于绿树之间的云石古寺。1934年7月,在国民党第五次围剿中央苏区的血雨腥风中,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被迫迁避于此,毛泽东就住进了云石山上的云石古寺。

  云石古寺现辟为展览室,正厅里毛泽东和张闻天的资料照片紧紧地靠在一起。当年,在这座古寺,他们也在一起生活、工作。时值第五次反围剿连遭失败,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的毛泽东忧虑焦急,但仍忘我工作。这让后来上山的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深为感动。两人常在一起漫步,在茂密的树荫下促膝谈心。寺边一棵古樟树郁郁葱葱,当地村民介绍,当年毛泽东和张闻天就在这里读书、谈心,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在古寺里,我们看到贴着的一张表,虽然不起眼,却非同小可。这张表其实是中央军委第五号命令,透露着长征的“玄机”。命令中对长征的时间、行军路程都有详细规定,并对每个梯队的行军时间、行军里程都做出了规定,甚至明确了每个梯队燃放多少支火把。据介绍,火把是各梯队联系用的,但火把太多,容易暴露目标,所以才做了如此细致的规定。

  1934年10月10日,万里长征迈出第一步。转移前夕,毛泽东和贺子珍忍痛将幼子毛毛送给当地一位农民收养,至今没有消息。何叔衡被留在中央苏区,告别时,将女儿为他编织的毛衣送给林伯渠途中御寒,林深为感动,深情写下《别梅坑》:“去留心绪都嫌重,风雨荒鸡盼早鸣,赠我绨袍无限意,殷勤握手别梅坑。”

  参观完古寺,我们来到云石山下,这里地势平坦,现为景点停车场,当年,红军就是从这里出发的。停车场正对面,是黄陂村村民赖世远家。赖世远家门口放了个冰柜,卖矿泉水和棒冰。“来云石山参观的人很多,一块钱一瓶矿泉水,销路很好的。”据赖世远介绍,因为“长征第一山”这个红色资源,不少村民开店吃“红色旅游饭”,“跟着共产党,我们的日子一天天富起来。”

  【专家点评】

  瑞金市委党史办主任、瑞金中央革命纪念馆副馆长陈上海:

  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代代相传、不断取得新胜利的法宝。瑞金是长征始发地,苏区人民在革命最艰难时期给予了红军最大的支持。长征出发前,苏区人民为红军筹集粮食117万担、资金80万元。转移前,苏区人民还接收了1万多名红军伤病员,他们宁愿自己吃糠咽菜,也要把细粮留给伤病员,还千方百计为伤病员筹措药品。


浙江日报 第二要闻版 00002 长征,我们依然在路上 2012-10-10 2735989 2 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