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宜业宜游 养眼养心养生
莲都:十年美丽乡村路
丽水市委常委、莲都区委书记 毛子荣
莲都区委副书记、区长 王小荣
宜居宜业宜游 养眼养心养生
莲都:十年美丽乡村路
八百里瓯江最瑰丽的河段边,有一片盛产莲子、状似莲花的沃土,她的名字是莲都——丽水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哺育丽水人民的粮仓、菜园和果园。
初秋时节,笔者的足迹掠过这个农业大区的一个个小村庄,看到了十年美丽乡村建设后生机勃勃的秀美新莲都:
在碧湖镇堰头村村口,整洁的石板路旁,千年古沟渠倒映出千年古樟群一片墨绿,何等清幽雅致。谁能想到,数年前,这儿还是猪圈、茅坑林立,污水横流。
走进利山畲族村,村口新修的大舞台后,环绕百亩莲园的,是白墙黛瓦的徽派新建筑。利山村民在政府的支持下,拆旧复建,拔地建起新家园。
下南山村,背靠青山果园,面对瓯江碧水。山下,是2005年村民整体搬迁下山建起的12排三层小楼;山上,保留着旧村内50多幢明末清初建筑遗风古民居,那里,是村里即将开发的旅游区。
……
宜居、宜业、宜游,经过美丽乡村建设的洗礼,这样的生态小村庄如今在莲都遍地开花;养眼、养心、养生,一个秀美新莲都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徐徐绽放无穷的魅力。
十年蝶变 浙江缩影
333个村基本完成整治。旧貌焕新颜的莲都农村,正是我省扎实推进“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
“这10年,莲都区333个村基本都整治了一遍,明年开始还要研究提升和开发利用。农村真是翻天覆地!”曾在乡镇工作多年的莲都区农办主任雷金华说起这些,十分感慨。
2003年,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深化“千万工程”,在全省范围内建设“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美丽乡村。这犹如习习春风,为莲都区新农村建设带来盎然春意。
科学布局。莲都区牢牢把握机遇,谋篇布局。立足一市一区、市区同城的区位优势、市区优势,统筹谋划“中心城区—中心镇—建制镇—中心村—保留村”五级居住区布局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以规划引领城乡一体化、市区一体化发展。
组织得力。全区从区里到乡镇(街道)到中心村、整治村都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相关机构,农办、建设、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成立项目实施指导小组,形成了区、部门、乡镇、村四级联动的工作格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半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并做到滚动排名通报。
项目推进。通过政策间的衔接、项目间的互补,莲都区先后出台中心镇中心村建设、村庄整治、危旧房改造、“三沿”整治、农村新社区建设等一系列政策,统筹推进综合交通网、平安水利网、绿色能源网、高速信息网建设,取得“实施一批项目,带动一片区域,改变一方面貌”的倍增效益。
多元投入。在“三农”投入保障机制中,设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实施“爱心企业结对帮扶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创新“村集体工程大家建”模式,有力保障美丽乡村建设顺利推进。
在打造全市统筹城乡先行区、省级美丽乡村先进区中,莲都区已连续6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秀单位。
秀美乡村 因地制宜
养生莲都的美丽乡村建设,由点及线,串出瓯江风情线、生态峰源线等5条主题线,再由线及面,勾勒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秀美新农村。
莲都区按照“全面推进、重点培育、争创品牌”的要求,扎实推进以“养生莲都、秀美乡村”为主题的美丽乡村建设。
“洁净村居”。走在堰头、大港头等村落,或鹅卵石路或水泥路。路边的垃圾箱,一定是配合村落整体色调的,顶上还种着各色花草。莲都以村道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5项工程为重点,以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核心,健全了农村保洁长效机制,农村环境面貌发生整体性蜕变。大港头镇西坑口村生态江南民居,利山村民族特色村寨,省级历史文化村、丽水十大养生长寿村雅溪镇西溪村等一批特色村、生态村脱颖而出。
拆旧建新。在利山畲族村,村民们沿着村中心百亩莲园,建起了白墙黛瓦的仿徽派建筑,一栋连一栋。与莲园一路之隔,一条山溪汩汩向外流淌,流过那写着“春在利山里,人居福气中”对联的廊桥。这样的生态村,就是莲都区按照“连片拆除危旧房、重新规划建新房、完善配套建新村”的思路,大力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旧村改造后实施的。区里以改造扩建型、整体迁建型、联合建设型、整治改造型、特色保护型等5种模式,分步培育43个中心村,首批16个中心村建设有序推进。还结合中心村建设,加大偏远环境恶劣、高山远山村落的搬迁力度,新建碧苑小区、金港小区、畎岸小区等23个农民异地转移安置小区(安置点),有力地推动人口、要素向中心村集聚。
“四边”整治。按照“三清、三治、三改”要求,以50省道、53省道沿线,“碧湖—大港头”组团为重点的沿江、沿路、沿景区的“三沿”整治。以“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为目标,推进瓯江流域限制采砂工作,瓯江干流莲都段河道在丽水市率先实行全面禁采,完成了太平港、宣平溪等河道及河沟整治任务。按照搬迁、深埋、绿化等不同方式,强力推进“三沿五区”坟墓整治和生态墓地建设,“四边”面貌大为改观。
乡风文明。莲都区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户、致富文明户、文化文明户评选活动,推动乡风文明进村入户,共创建文明村128个,建成率38.4%。同时,加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天天乐文体广场、农家书屋建设,加快推进地方特色文化建设,挖掘打造白莲文化、红色文化、古堰文化、油画文化、摄影文化、畲族文化品牌,成功举办2012“处州白莲节”,极大地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串点成线。如今,这些整治过的小山村如同一颗颗珍珠,将被串成美丽的项链。针对不同区位的特点,莲都区设计了“美丽乡村”五大主题线路:瓯江两侧的“瓯江风情线”,括苍古道沿线的“古道问今线”,北部革命老区的“红色北乡线”,东西岩景区方向的“风情东西线”,山区里的“生态峰源线”,这5条线,跨越莲都大地,正为莲都描绘出美好新农村。
养生莲都 兴业富民
美丽乡村绝不是做样子,而要把它做成农民增收的新渠道,致富的新平台。莲都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始终位居丽水第一。
下南山村的杨梅,远近闻名。这得益于整体搬迁下山后,政府大力引导农民发展以杨梅为主导的特色产业。村里现有杨梅1600多亩,杨梅酒味美甘醇,“南山杨梅节”更吸引了客商纷至沓来。2011年,该村杨梅创收共计883万元,全村545个村民,每人仅杨梅一项收入就有1.6万多元。如今,村门口还建起了“杨梅文化广场”,忙时可做杨梅交易,闲时可供村民休闲健身。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莲都区构建起“一组团、两片、多点”的产业发展格局。在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的同时,着力构筑省级生态产业集聚区,兴实业来富百姓,真正实现民富村美。
推动农业向产业化集聚。围绕打造浙江绿色农产品基地,加快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和丽水农业生态科技园区开发建设,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共创建省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5个,农业龙头企业6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35家,有5个农产品被评为省名牌农产品,主要农产品“三品”认证率达到44%。出台处州白莲、白枇杷发展扶持政策,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大鲵(娃娃鱼)工厂化繁育、铁皮石斛大棚种植等项目正式投产。已建成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万亩无公害长豇豆基地、万亩笋竹两用林基地、万亩茶叶基地、万亩油茶基地、千亩白莲基地、千亩钢管大棚蔬菜基地、千亩嫁接西瓜基地。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5年位居丽水市第一。
推动农村工业向园区集聚。围绕打造丽水市先进制造业基地,扎实做好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莲都区块、省级低丘缓坡建设用地高溪区块的开发利用,积极争取省经信委战略新兴产业基地落户碧湖产业区块,努力拓宽工业发展平台,扩大工业经济总量。
推动旅游向瓯江集聚。在枕水而居的大港头镇大港头村,一条百年历史的老街,因完好保存着明清建筑风格,不仅引来游客如织,更成为有名的“画乡一条街”,吸引了近50余家大小行画企业和原创画廊。围绕打造长三角休闲旅游基地,以“生态、休闲、文化、养生”为主题,以浙江丽水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建设为抓手,高度重视发展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加快推进养生(养老)基地建设,重点推进古堰画乡、风情东西、石牛温泉、“农家乐”乡村旅游“四大拳头产品”的开发与建设。
“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在省委、省政府和丽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莲都区正按照这样的新要求阔步前行。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一个个村庄进一步的精雕细琢,这一片莲花盛开的地方将更加秀美迷人。
加快城乡融合
两富莲都先行
丽水市委常委、莲都区委书记 毛子荣
莲都区委副书记、区长 王小荣
推进城乡统筹,打造养生福地,是落实浙江省委“两富”和丽水市委“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的关键之举。作为莲都区,不仅有责任、有义务,也有基础、有条件成为丽水“两富”路上的排头兵。
近年来,莲都区围绕“养生莲都、秀美乡村”创建目标,坚持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在丽水市率先出台《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农村工作“6+1”、农村“135”工程、农村“创三新、破三难”、中心镇中心村培育等一揽子工作,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5年居全市首位,连续6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秀单位”。
当前,莲都区已进入农村改革由“破冰”向“融冰”迈进、公共服务由城高乡低向整体协调迈进、城乡统筹由基本统筹向整体协调迈进的新阶段。深入推进“养生莲都、秀美乡村”建设,必须以打造全市统筹城乡先行区为抓手,加快推进城乡全面融合。
打造统筹城乡先行区,增加居民收入是首要。我们将把富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实施农村发展六大行动计划和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努力使老百姓的“幸福感”变成“硬指标”。
打造统筹城乡先行区,加快集聚发展是关键。我们将不遗余力地推进市区共建,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市区、区内体制优化,积极培育中心镇中心村,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四网”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推动产业集聚、人口集聚、要素集聚。
打造统筹城乡先行区,建设美丽乡村是基础。我们将以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区为契机,大力推进生态屏障建设“五大工程”,深入推进“洁净村居”创建、“四边三化”行动和“三沿五区”坟墓整治,积极培育乡风文明,努力建设“村美、风正、民富”的生态文明新农村。
打造统筹城乡先行区,丰富文化生活是重点。我们将围绕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区”,积极培育先进文化,做实做特古堰文化、油画文化、摄影文化、白莲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为打造效率莲都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打造统筹城乡先行区,加强党的建设是保障。我们将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格魅力,不断提升各级干部攻坚克难和操作到位的能力,不断提升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谋在深处,干在实处,赢在新处。
莲都的跨越发展需要上级党委、政府一如既往的重视、关心和支持,我们期待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携手同行;莲都的美好明天更需要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倍加珍惜时代赋予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强化争先进位意识,为打造“三大莲都”、推进城乡融合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