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理论视野

开发开放 先行先试
全面推进舟山群岛新区建设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了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全面实施“四大国家战略举措”,明确指出:“建设舟山群岛新区是我国完善沿海开放布局的重大战略举措。要坚持开发开放、先行先试,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着力打造高端海洋产业和重大建设平台,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现国务院确定的战略定位和目标”。这段话,既有宏观要求又有具体指示,既有战略思想又有可操作性内容,充分体现了省委对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重视、关心和期望,为新区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和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开发开放深化创业创新,以先行先试履行战略使命,以共建共享实现富裕富有,加快推进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为全国全省战略全局做出应有贡献。

  立足新起点,全面推进

  新区建设具备扎实发展基础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深入推进转型升级,不断改善海岛民生,积极推动舟山群岛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经济社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

  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成功争取设立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坚持从大局出发,把国家所需与舟山所能有机统一,树立宽广视野,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谋划未来,以高度的敏锐性牢牢把握历史机遇。我们系统梳理历届市委发展思路,集中全市干部群众智慧,不断延伸、深化、拓展舟山发展战略构想。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纳入“长三角发展规划”,并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作专章阐述。以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复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为标志,舟山群岛开发开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区获批一年来成绩明显,新区发展规划已上报国务院审批,部分政策取得重大突破,国家相关部委及部队已通过各种形式明确对新区进行支持,省级部分审批事项已正式下放舟山,舟山港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涉及新区长远发展的一批重大项目正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势头良好。

  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全面提升了海洋经济竞争力和城市功能形象。我们致力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海洋经济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努力实现经济运行质量和产业结构层次同步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和城市竞争能力同步增强。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65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长13%,人均突破1万美元。财政总收入127.2亿元,是2006年的3.4倍;工业总产值1440.6亿元,是2006年的2.9倍;五年固定资产投资额1934.1亿元,是前五年的2.9倍。海洋经济增加值达到525亿元。船舶工业产值666.4亿元,五年增长5.2倍。港口货物吞吐量2.6亿吨,海运运力452.3万载重吨,五年分别增长了1.3倍和1倍。海洋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460.5万人次,五年增长1.1倍。现代渔农业稳步推进,远洋渔业迅速发展。积极实施基础设施登陆战略,舟山跨海大桥全面建成通车。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港航商务区和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初具规模。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人才强市战略深入推进,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迎难而上、坚韧不拔,深入推进了体制机制创新和对外开放。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改革发展难题以及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矛盾和困难,我们沉着冷静、妥善应对,先后作出了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建设海洋科学城和海洋产业集聚区,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部署,保持和扩大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取得了开发开放的战略性突破,开辟了舟山发展的新境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完成了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以及行政审批职能整合和集中改革任务,优化了招投标体制。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旅游综合改革取得突破,成为全国首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大力推进海洋文化名城建设,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文化体制改革稳步实施,海洋文化事业和海洋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口岸开放面积达到1193平方公里。五年来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7.4%,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5.2亿美元。

  惠民优先、共建共享,全面构建起海岛和谐社会。我们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致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切身问题,努力增进民生福祉,全面发动干部群众,积极汇聚各方力量,形成了“心齐、气顺、干劲足”的良好局面。近五年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累计超过240.2亿元,年均增长25%。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0496元、16608元,年均分别增长11.7%和14.8%。新渔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跃居全省首位。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在全省推广,连续六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市。军民融合式发展扎实推进,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加强党建、总揽全局,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政治保障。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风建设年”、“创先争优”、“解放思想、两创四敢”等重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圆满完成了县(区)、乡镇和村级组织换届工作。“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走出了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和党建工作交融的新路子,被评为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59%以上。中组部开展的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连续3年名列全省第一。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框架初步形成。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引导宗教界发挥积极作用,充分发挥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站在新高度,科学谋划

  新区开发开放的总体战略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作为我国第四个国家级新区和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在全国全省海洋开发战略和对外开放战略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国务院批复中指出,加快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对我国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海洋发展战略、探索陆海统筹发展新路径、推动海洋经济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副主席指出,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势在必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建设舟山群岛新区是我国完善沿海开放布局的重大战略举措。从国家战略高度和全球竞争合作角度来审视舟山群岛新区所处的历史方位、发展坐标,我们充分认识到推进新区建设是应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树立我国改革开放形象,成为开放型经济体系新的窗口,打造改革开放第四个十年国民经济发展增长极的迫切需要;是推动我国海洋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形成建设海洋经济强国的先导的迫切需要;是构建保障国家重要能源资源安全基地,提高我国制造业竞争能力,确保我国工业化城镇化顺利推进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拓展浙江经济发展新空间和体制机制新优势,加快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八八战略”、“两创”总战略和“两富”现代化浙江奋斗目标,围绕新区的战略定位和功能目标,以“开发开放、先行先试”为总要求,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以发展海洋文化软实力为支撑,以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保证,不断开创新区建设新局面,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与党的建设协调发展。

  全面推进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必须加快开发开放,勇于先行先试。开发开放是新区建设的历史使命。开发是坚持科学发展、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第一要义,是全面推进新区建设、实现新区功能定位的第一要务。要树立大开发的雄心壮志,以保障国家经济战略安全为核心、以海洋新兴战略产业为主导、以高科技和海洋生态文明理念为支撑,走出一条具有舟山特色的海洋开发路子。开放是全面推进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突破口。我们必须树立大开放的宽广视野,以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为特征、以提高我国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为核心,推进舟山群岛新区的全域开放。先行先试是新区建设的强大动力。在舟山这样一个后发的海岛地区建设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我们的制胜法宝和独特优势,就是先行先试。先行,就是要在海洋开发开放的深度、广度等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先试,就是要全力以赴、锲而不舍地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坚决破除一切思想禁锢和体制束缚,努力走出一条海洋开发开放的新路。我们要在全球海洋竞争的大格局中把握“开发开放、先行先试”的国家使命,在全国科学发展的大格局中体现“开发开放、先行先试”的战略地位,在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大格局中形成“开发开放、先行先试”的核心阵地。

  根据国务院批复、《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以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舟山群岛新区战略定位是: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我国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体目标就是要打造“四岛一城”:

  ——要成为我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打造国际物流岛。建设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国际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建设世界级国际枢纽港,保障国家战略物资供应安全。

  ——要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打造自由贸易岛。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建设舟山港综合保税区,探索建立自由贸易园区和自由港市,成为我国集聚国际贸易、金融、航运、科技、人才和资源的重要地区。

  ——要成为我国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打造海洋产业岛。充分发挥海洋空间和资源优势,培育我国海洋开发试验基地和重大海洋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发展科技领先、产品高端、规模效应的海洋产业集群。

  ——要成为我国海洋海岛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区,打造国际休闲岛。创新海洋海岛开发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海洋文化岛群建设,建设世界级休闲度假基地、海洋科教文化中心和生态海岛城市。

  ——要成为我国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打造海上花园城。依据群岛型独特优势条件,创新陆海统筹综合管理体制机制,从基础设施、产业项目、资源要素、生态环境等方面探索陆海联动新路,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独具魅力的山海兼胜城市。

  实现新跨越,全面拉开

  新区开发建设大框架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根据省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新区工作重点,全方位推进新区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并力争到2015年,新区建设初见成效,“三位一体”港航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现代海洋产业框架体系基本形成,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000亿元,与2011年相比年均增长率17%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万元。

  坚持顶层设计、加强对接,全力争取国务院批准实施《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按照时间服从质量、形式服从内容的要求,加大与国务院及有关部委的对接工作力度,就规划中具体政策和事项进行汇报和沟通,进一步修改完善发展规划文本,使规划充分体现国务院批复精神和国家战略意图,体现我国海洋综合开发开放的战略制高点,并顺利得到批复。根据新区的发展规划,着力深化、完善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规划体系,加快修编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完善分区域、分行业的专项规划,加快编制产业发展、综合交通、能源水利、环境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正确处理开发开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积极争取部队调整、完善军事规划,与新区发展规划相适应,促进地方和部队规划相融合。

  坚持平台集聚、要素配套,着力打造海洋综合开发大平台。按照“一体一圈五岛群”的空间布局,重点推进如下平台建设。一是建设舟山港综合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园区这一开放平台。争取舟山港综合保税区在2012年申报获批。推进综保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至2015年底,本岛分区全面封关运行。积极探索、争取设立自由贸易园区,争取探索建设功能创新领先、国际贸易便利、产业高度开放、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园区。二是建设海洋产业集聚区这一产业平台。加快舟山经济开发区、海洋科学城和九大经济大岛建设,组织实施各产业功能分区规划,打造国内一流的海洋产业基地。三是建设舟山本岛南部城市带这一城市平台。按照低碳、生态、智能、宜居的理念,规划建设海上花园城市绵延带,加快港航综合商务区、科技创意研发区、高教科研区、生态休闲区、小干岛海上金融商贸服务区等功能区建设。四是研究启动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核心圈这一战略平台。根据不同功能定位,着手开发岱山岛、大长涂岛、大鱼山岛、衢山岛、洋山岛等区域深水岸线,作为保障国家重要能源资源安全的重大战略平台。

  坚持转变方式、优化结构,努力打造高端海洋产业体系。全面启动“四大千亿”投资工程,狠抓招商选资工作,坚持临港先进制造业与海洋现代服务业并举、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重,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港航产业。建设一批超大型、专业化、开放式、高效率的深水泊位和物流园区,加快航运业规模化、国际化发展步伐,积极培育现代港航服务业,做大做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力争2016年,大宗商品交易额达到2500亿元,成为全国一流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港口物流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5%。大力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业。加快船舶工业转型发展,引进和培育国际领先的海洋工程企业,推进一批重大海洋工程项目,开发一批主攻深海、具有世界水平的海工装备系列产品,努力打造集制造、配套、设计、修理于一体的海工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推进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推进旅游与文化、商贸融合发展,积极开发海洋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创新旅游营销方式,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国际化水平,努力打造国际知名佛教旅游胜地和国际一流休闲度假群岛。大力发展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积极配合国家东海油气资源开发和大洋勘探开发,争取国家大洋矿产资源接收储运与研发加工基地落户。推进海洋新能源产业发展,开展海洋风能、潮流能、波浪能发电技术集成创新和转化应用。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建设海洋生物医药园区为主平台,集聚国内外知名海洋生物医药企业,加快海洋药物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突破,推进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渔农业。改造提升传统水产品加工业,建设海洋牧场,推进近海捕捞转型。实施海外渔业工程,打造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积极发展以节水、高效、生态、特色为导向的海岛现代农业。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全力推进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开展与大院名校的科技合作,建设一批具有较强集成创新能力的创新团队,积极探索建设“海洋人才特区”,深入做好“百人计划”活动,通过海洋自主创新来强化发展的科技和人才保障。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努力构筑新区体制机制的竞争优势。加大向国家和省争取土地管理政策力度,争取适当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控制指标,积极推进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差别化的土地供应政策。完善用海政策,争取增加围填海指标,探索海域使用权证换发土地使用权证等机制。加快组建区域性投融资平台,积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鼓励设立股权投资、信托和创业等基金。研究制定新区产业优先发展指导目录,积极争取在国际航运、大宗商品贸易、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旅游开放等方面取得国家政策支持。加快国家海洋科技国际创新园、科创园区、摘箬山岛、浙江海洋开发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建设。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吸引浙商回归参与新区建设。做大做强舟山港务集团、海投、交投等一批国有企业,推进国资向基础设施、土地围垦、战略资源等领域集聚。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综合性试点。探索建立与海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和招投标制度改革。强化海洋综合管理,不断提高海洋海岛开发管理绩效。加强完善沪、甬、舟三地在产业、金融、科技、人才等领域的全面对接与合作。

  顺应新期待,

  以共建共享促进富裕富有

  人民群众是新区开发开放、先行先试的主体。我们要通过共建共享,激发全民创业创新活力,提升思想文化道德水平,形成凝心聚力建新区的强大合力,使海岛群众物质殷实富裕、精神充实富有、幸福感和和谐度不断增强。

  积极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深化“美丽海岛”建设。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全面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加快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城乡居民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完善物价稳控机制。全面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支持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建设,完成浙江海洋学院搬迁扩建并积极支持升格为大学。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大力推进平安建设,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监管和应急管理体制,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持久地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打造军民融合式发展示范区。

  深入推进海洋文化名城建设。着眼于精神富有,大力弘扬“勇立潮头、海纳百川、同舟共济、求真务实”的“舟山精神”,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舟山特色的海洋文化名城,成为在全国沿海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海洋文化基地。强化诚信建设,积极开展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为主的“多城联创”活动,提高新区人民思想道德文明素质。完善舆情分析研判和新闻应急处置机制,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充分利用新区发展规划获批、舟山港综合保税区获批等重要节点和契机,策划层次高、影响广的宣传推介活动,着力发挥新区宣传的持久影响力。

  继续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科学修编海洋功能区划,实行海岛、岸线等资源分类指导与管理,创新海岛开发保护模式。提高资源要素集约利用水平,调整、淘汰一批不符合新区功能定位的价值链低端产业。提高城乡环境质量,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全面提升城乡饮用水质量,加快建设一批环境基础设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严格控制入海排污总量。对重点海域和海岛实施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强化对岛礁采挖等行为的监管和整治。严格海洋环境安全措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防止海上污染事故。

  不断强化组织保障。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执政水平,打造高素质干事创业团队。大力弘扬“两创四敢”精神,动员和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新区建设中创先争优、率先垂范。探索开展“将党员培养为基层群众领袖、将基层群众领袖培养发展为党员、将党员群众领袖培养为基层党组织骨干”的“新三培养”工作,引领基层党组织把服务新区建设作为工作重心,唱响新区建设主旋律。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树立正确导向,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使全市上下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建新区的生动局面。


浙江日报 人文·理论视野 00014 开发开放 先行先试
全面推进舟山群岛新区建设
2012-09-24 2710414 2 2012年09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