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乐活人居

地产开发如何“让建筑消失”

  为了改变国内建筑形态单一,缺乏地域特点,缺少与周边建筑、环境呼应等现状,由浙商群英汇投资俱乐部主办,杭州商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建筑设计交流会,8月25日在西溪喜来登酒店举行。

  各种欧式、日式建筑形态已经为中国建筑打上了深深的外国烙印,不少中国建筑失去了原有的灵魂,同时也造成了大众审美疲劳。这次交流会旨在对接浙商与专家,通过学习新型建筑设计元素,探索中国式建筑新貌。

  主讲嘉宾隈研吾结合他设计的部分国内外建筑作品,讲解设计时所必须考虑的环境、材料及细节等因素,探讨今后建筑的发展方向。他表示,建筑如何与自然环境、人文社会融为一体,这已成为新时期建筑设计的新课题。

  隈研吾认为,自然与人工不是对立的,二者是延续的关系。他将这种延续性运用到建筑中,在确保环境本身形态的情况下进行建筑设计。笔者注意到,他的作品包含了流畅、透光、水平、温和等自然特质,既有对竹、木、石等自然物质的尊敬,也有对传统的回归。

  “长城下的公社·竹屋”,是隈研吾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作品。他结合幻灯片,讲解了“竹屋”是如何“消失”在周围环境中的。一方面,他选用竹子作为建筑材料,消解了混凝土的破坏感,使建筑最大程度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另一方面,“竹屋”的形态又细又长,与蜿蜒的长城相呼应,强化了环境的整体性。

  为了解决竹子防水性能差的问题,隈研吾参照了亚洲传统建筑中的“挑檐”做法。从“竹屋”的俯瞰图可以看出,屋檐挑出两米左右,从而达到防水的目的。隈研吾说:“通过这个项目,我们也重新认识了传统智慧的当代价值。”

  如何解决“建筑的消失”和建筑的地标性之间的矛盾呢?针对现场的这一提问,隈研吾强调,他所主张的“让建筑消失”并非看不见建筑。“我更多地尊重环境,弱化建筑,但是我可以运用材料或其他手法让建筑体现出个性。比如‘竹屋’这个项目,我选用竹子作为建筑材料,尽量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竹子本身又具有强烈的个性,整个项目吸引了很多人的视线。” (陶然)


浙江日报 乐活人居 00012 地产开发如何“让建筑消失” 2012-09-05 2709172 2 2012年09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