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宁波,新校车上路

  本报宁波9月2日电

  通讯员 张文明 吴红波

  记者 陈醉

  “报告,车内监控摄像头OK,学生上下车监控按扭正常,逃生门再试试……”今天,在宁波江北区统一停放新校车的公交公司内,所有车辆做着最后的“体检”,明天一早,它们就要迎来第一批小乘客了。

  此次,江北区一次性投入800余万元购买了28辆崭新校车。明黄色的校车,外观靓丽,都是汽油车,新学期正式投放农村片区,解决农村孩子乘车难、校车监管难的问题。这是自今年4月国务院公布《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后,浙江省首个大规模试点校车接送工程的县(市、区)。

  惠及2000农村孩子

  根据道路、学生分布等情况,这批新校车共设置了23条运行专线,惠及慈城片全部公办中小学和洪塘片的洪塘中心、裘市小学等学区,共8所学校2000余名学生。

  听说有了校车,家住金沙村的明明可开心了。他在慈城中学读书,每天不到6点就要起床,急匆匆吃完早饭,背着书包就往外跑。在公路边,一辆面包车正在等他和其他小伙伴。

  从村子步行到校要一个多小时。为此,几个学生家长包了一辆长安车负责接送,每个月付给面包车师傅200元包车费。明明说,冬天面包车关不严实,冷风直往里钻,吹得脸生疼,大家只有依偎在一起互相取暖。

  这样的情况,在农村并不少见。

  江北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江北区实施了较大规模的教育布局调整,尤其是农村片区先后撤并了多所规模小、软硬件条件滞后的中小学,使区域学校规模适度、结构更趋合理。但与此同时,不少学生上学的路变得更长了。”

  据统计,江北区农村孩子就学半径普遍超过4公里,最远超过15公里。有时为了便利,一些学生会搭乘黑车或不规范的社会车辆,难免存在安全隐患。

  “现在好了,有了新校车后,孩子固定7点半在家附近的站台上车,这样他们就能多睡半个小时,而且安全得到保证。”一位家长感慨道。

  目前,江北区有城乡中小学28所、学生30000余人,该区计划通过一年的试点,实现农村义务段学生上下学接送“专车专营”全覆盖,确保校车“零事故”。

  配备多道“安全锁”

  记者在现场看到,江北区采购的28辆校车,长相并不完全相同。其中16辆是郑州宇通生产的两厢式长鼻子,根据车身长度的不同,分成51座和30座两种,其余是厦门金龙生产的30座单厢式平头车。

  为什么要采用三种不同的型号呢?

  “山区路段比较复杂,不同车辆在山区的操控性不一样,选择最适合的车辆才能保证安全。”江北区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在道路宽阔、视野开阔的地域,适宜采用“长鼻子”,人数多的用51座的,人数较少就用30座的。山路多、拐弯多、视野受到限制的地区适宜用平头车,如妙山、云湖等地。

  新校车还特别上了多道“安全锁”。比如,车内外无盲区,车厢内配置了车载视频监控、GPS、逃生锤、灭火器、医疗箱等。尤其是确保安全上下车的监控按扭,学生上下车要按一下,就能防止有人滞留在车上。

  新校车的运行也有着严格的规范。江北区此次采用了政府为主、部门配合、公司承运的新模式,政府一次性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购买标准校车、设立站点标牌等,并成立校车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为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江北区还组成了由教育、公安、安监、交通、城管、财政、审计等部门参与的联合协管机构。据估算,试点工程共需投入资金1620余万元。

  行车时,新校车最高限速60码。每辆车都配有一名协助管理的人员,所有驾驶员、随车照管员都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

  目前,江北区对乘校车的学生每人每天收取2元,作为农村学生享受新公共资源的经费补给。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宁波,新校车上路 2012-09-03 浙江日报2012-09-0300007 2 2012年09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