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今日关注

记者夜访外来务工者子女——

小巷里,那些奔跑的背影

  本报杭州8月20日讯

  乐清日报记者 梁梓

  杭州拱墅区的何家村,离汽车北站不远,这里居住着上万外来务工者。

  夜幕降临,何家村纵横交错的巷子内,少了白天的酷热,孩子们跑出拥挤的出租房,在大桥下、路灯边、草地上,尽情玩耍嬉闹。

  没有提高成绩的辅导班,也没有励志成长的夏令营。霓虹灯下,他们留给这个城市的,只有奔跑的背影。

  12岁的柯柯是河南人,租住在何家村的农居房。傍晚,记者在莫干山路一家超市门口见到她。她妈妈从超市买了很多促销货,电动车已坐不下弟弟和她两个人。

  柯柯的妈妈是超市促销员,就给柯柯买了一双粉色溜冰鞋。

  “我们可以去溜冰了,大桥那边很凉爽,好多小朋友等着呢。” 记者陪同柯柯来到位于湖州路边的一座立交桥下。“他们都是来杭州过暑假的外地孩子。” 柯柯说,自己曾在杭州一所私立学校学习一年。她对周边的环境相对熟悉,很多小朋友都愿意跟她玩。

  大桥下一处还未开放的停车场内,十几个孩子在学溜冰。“没有教练能行吗?”记者问。

  “摔几次不就学会了吗?有个女孩一晚上就学会了呢。” 柯柯自信地回答。

  柯柯说的女孩叫刘星雨,今年9岁。她妈妈坐在石墩上,一脸专注地看着孩子。她说,白天大人要上班,女儿就关在小房间里看电视,只有晚上出来活动一下。

  穿戴整齐后,柯柯也上场了。她很勇敢,不需要人把扶,慢慢地向人群中滑去。

  立交桥下的另一端,沿河的岸边,五六个男孩子相互追逐着。几个女孩靠着桥墩玩“蹲跳”,她们穿着拖鞋和小裙子,照样跳得很高。

  晚8时许,撒欢的孩子们陆续被父母叫回家。9岁的小颖,穿着一条黑白相间的雪纺小格子裙,扶着灯柱转圈圈,似乎在等待什么。

  过了一会儿,小颖的姑姑走了过来。“今天家里来客人,大人聚餐,小孩子不方便挤在家。”姑姑说,她是特意出来管小孩的,等客人走了,就带孩子回去。

  小颖和几个小伙伴将泥沙堆上的砖头掀开,用砖块堆成一个长方形。又拾起路边的香烟盒、塑料瓶,开始“批量”运沙。越来越多的沙子倒入砖块内,变成一个长方形的沙画板。

  “这是我搭的猪圈,等一下还要画一头小猪。”小颖说,奶奶家的猪圈有一头可爱的小猪,真有点想它了。

  “你爸爸打电话来了,回家吧!”姑姑一看来电号码,没接听就对小颖说。晚9时,记者随小颖走进何家村。

  低矮的平房、潮湿的地面、杂乱的房间、昏暗的光线……外来务工者就住在这些农居房内。

  “哥哥睡上铺,我睡下铺。”小颖说,她家租的房间很小,一家四口挤在一个10平方米的房间内。

  小巷一侧狭小的平房内,没有空调,也没有吊扇,是小颖家的工作间。节能灯下,4个妇女紧张地缝制着棉大衣,顾不上擦脸上的汗。

  小颖的哥哥就坐在闷热的小作坊里给母亲打下手。小颖说,过两天,是哥哥的生日,所以他这几天表现非常好,帮妈妈干活,想要个篮球。

  “我喜欢吃生日蛋糕,能有一个大点的蛋糕,够两个人吃就好了。” 小颖满怀憧憬地说。

  小颖妈妈加工一件棉大衣能挣3元,一个晚上最多缝4件。白天,她还要打一些零工补贴家用。家里主要靠小颖的爸爸开出租车赚点钱。

  小颖的家就在作坊旁边,但她妈妈说家里乱,没让记者进去看。

  也许,这是他们在喧嚣的城市里,想给自己留一份尊严和自信。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04 小巷里,那些奔跑的背影 2012-08-21 浙江日报2012-08-2100012 2 2012年08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