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前程

社会实践如何不再“盖章了事”

杭州举办招聘会为中学生提供职业体验岗位

  记者 陈樱之

  通讯员 施琛 邢质彬

  “你想去哪家单位实习啊?我听说杭州市图书馆今天也来参加招聘会了,我对他们提供的“阅读领航员”的职位很感兴趣。”“这么巧,我也对这个感兴趣哎!……”如果你还觉得这段对话是发生在两个大学生之间的话,那么你已经“OUT”了。

  暑假,一场为高中生量身打造的准职场招聘会在杭州青少年发展中心举行。中学生们多穿着校服、背着书包,脸上稚气未脱,但也写满了自信和对未来的热切期待……不少学生都组成了小队,结伴而行,准备好要去职场“试试水”。据了解,此次招聘会除吸引了浙江省血液中心、杭州市房产档案馆、杭州图书馆、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等机关企事业单位外,杭州银行、屈臣氏、佳丽摄影等企业也参与了本次招聘。

  学生们想真正接触职场

  在招聘会现场,各单位所提供的职位以志愿者服务类的工作为主,不少博物馆、陈列馆都招聘讲解员、服务者等。招聘负责人表示,与大学生相比,高中学生的能力以及社会经验都相对不足,而志愿者服务类的工作对于专业知识等方面的要求较低,所以,对于“初探水深”的高中生而言,“志愿者”也许会比真正的职场工作更加适合他们。

  就读于开元商贸职业学校高二的何任帆同学应聘的是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心理科训练师助理和儿童心理测验技师助理岗位,他说:“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工作内容,我还特地去了解了很多相关的资料。选择这一职位的原因首先是我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再有,我想藉此机会用学到的知识去帮助更多的人。”

  在现场采访中,与何同学有着类似想法的“应聘者”不在少数。他们对于自己未来的“职场规划”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想法,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这次招聘会无疑为这群有梦想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触摸梦想的平台。比如屈臣氏要求实践时间将近1个半月,工作时间与员工的时间相同。前来面试的孩子纷纷表示:他们不怕辛苦不怕困难,只为能感受到真正的工作状态。

  希望更多企业提供实践平台

  据了解,在国外,社会实践大多是正常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并有学分要求。如韩国,许多学校已将社会实践列为必修课,每学期安排48个学时左右,从而促使中学生在参与以职业体验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更好地了解社会,培养公民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我国在2004年对中学生社会实践给予了明确的要求,杭州市的要求是:初中生须完成每年不少于20天,高中生每年不少于3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但由于始终缺乏安全良好的平台,学生自行寻找实践单位非常困难,绝大多数学生的社会实践处于临时性、应付性状态,“盖章族”现象十分普遍,中学生的成长仍然缺乏社会的磨练。

  而一些企业则担心让中学生实战上岗是否能胜任?短期的工作是否反而给企业增加培训负担?“入职前我们会提供为期一周的前期培训,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日后的工作范畴。”屈臣氏公司的代表认为高中生已经比较成熟,不担心岗位的胜任问题。虽然对学生的培训会花费精力,但几家参与招聘的企业都表示这也是他们反哺社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本次活动的主办方共青团杭州市委、杭州市学生联合会、杭州市志愿者协会、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在杭城52家企事业单位的积极响应下,成立了首批中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两年时间内已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5594个实践岗位。但由于实践基地有限,能够容纳的学生人数有限,实践岗位供不应求。主办方通过本报向全社会诚意发出邀请,希望更多的社会单位参与其中,为高中生提供更多的、层次更广的社会实践职业体验岗位,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培养公民意识,有意向的单位可以通过12355-8热线联系。


浙江日报 前程 00012 社会实践如何不再“盖章了事” 2012-08-21 2630922 2 2012年08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