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美丽乡村·延伸阅读

那些笑脸,溢满希望

①苍南县关庙村大学生村官蒋爱雪:相信这片田野,肯定能实现我的梦想。所以,我会继续踏实地当我的村官,实施我的创业计划。
② 泰顺县板场村村民潘何英:现在我父亲身体不行了,所以我又回到村里。不过村里没啥产业,要是家门口有地方上班,那么我在家既能赚点钱,又能照顾好父亲了。
③泰顺县墩头村文保员方永乐:这些年,为了传承发扬村里的手工造纸技艺、木偶戏文化,申报“非遗”传承人,我东奔西走。我希望,在村民逐渐富裕起来的今天,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被遗忘。
④泰顺县板场村村民潘何英的小孙子:我很喜欢在奶奶家玩,可是这些年,小伙伴们大多去县城,玩的伙伴越来越少了。希望他们暑假都能回来,这样我就不孤单了。
⑤泰顺县墩头村毛氏兄弟:在我们村,手工棉纸技艺已相传了400多年、经历了20多代人,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失传。问题是,现在收不到徒弟。
⑥泰顺县墩头村村民叶其贡:从18岁开始,我就背着一口黑色的大木箱走街串巷,表演布袋戏。不久前,曾有杭州的电台请我前去做节目,但我已经66岁了,没有车的话,根本背不动木箱子,只好说不去了。现在社会上又开始重视这种传统文化,但可惜的是,招不到徒弟喽。
⑦苍南县柘垟村村民洪玉茂:我们村的茶场有40多年历史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经营情况就不好。几年前,有个老板看中了这里的茶叶,建起了“银奥”公司。这回,柘垟的茶叶终于出名啦。希望公司越办越好。对了,我今年79岁,身体还不错。
⑧泰顺县墩头村村民林阿婆:来料加工这个行业真的不错,86岁的我都能做。你看,这些要出口到国外的插座,就是我拼装起来的,很意外吧。希望村里接的来料加

  那些笑脸,溢满希望

  不久前,本报年轻记者,分兵三路,行走在浙江省际线上。一路上,他们用心感受浙江边界村在创富过程中的种种努力,拍下了那些如花绽放的笑脸,记录下了边界村村民的美好心愿。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田野满是希望的年代。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延伸阅读 00018 那些笑脸,溢满希望 2012-08-21 2688331 2 2012年08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