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每个周日,是遂昌县应村的“爱心洗衣日”——

洗衣干部在身边

  编者按:本报刊发的《亲历——来自基层联系点的报道》已近两百期。两年多来,记者深入浙江城乡,进社区、访企业、走乡村,记录发生在那里的真实故事,倾听普通百姓的内心诉求。今起推出《重访联系点》栏目,记者重访基层联系点,向读者报告发生在各地的新变化和人们的新愿景。

  本报遂昌8月12日电

  记者 聂伟霞

  通讯员 潘俊 章君剑

  “洗衣服喽……”一句响亮的叫唤声,打破了小村宁静,回荡在悠长的小巷里。

  早上7时,遂昌县应村乡应村, 55岁的村干部武素云和34岁的雷丽花,手拎大竹篮出发了。她们是今天当班的洗衣干部,要走街串巷收取老人衣物清洗。

  应村村共473户1334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就有160多人。半年多前的冬天,记者初次来到这个小山村时,老人们用木盆和搓衣板,在冰冷刺骨的溪水里洗衣,场面令人心酸。为解决老人洗衣难,今年初,本报发起为山区留守老人捐建“爱心洗衣房”活动,县财政局于今年2月初为这个村配备了一台全自动洗衣机。

  “一开始,许多老人或因行动不便,或碍于面子都没来,洗衣房有点冷清。”武素云说,为让洗衣机转起来,村里规定,每周日为“爱心洗衣日”,10多名村干部当起了“洗衣工”,义务为70多名高龄、空巢、失能老人洗晒衣物。

  “樟仁奶奶,你的被单有半个月没洗了,今天我们帮你换下来洗洗。”在89岁高龄的空巢老人郑樟仁家,两位村干部麻利地换下被单,并贴上写有老人名字的标签。

  “洗小件衣服还能对付,被单就吃不消了。”郑樟仁老人说,以前全靠邻居帮忙洗,现在干部每周上门一次,衣物洗得干干净净,晒得香喷喷再送回来。“洗衣干部”的贴心服务,让老人很满意。

  80岁的章樟爱患病多年,老伴身体也不大好。知道洗衣干部今天要来,早早地拎着被褥候在门口。“我多走几步就喘不上气来,干部上门服务,真是享福了。”老人笑眯眯地说。

  走过一户又一户,篮子里的衣物越堆越满。“今天才六七户,不算多,最多洗过18户。”武素云说。

  8时多,两位“洗衣干部”抬着篮子来到位于村委会二楼的洗衣房。5公升容量的洗衣机,武素云只放了一套被单。“一次只洗一户,这是规矩。”武素云解释说,“尽管村里要多花些水电费,但这样洗才卫生。”

  趁着洗衣机开动的间隙,两人又出发了:“上次有几户没碰到,今天再去问问。”

  “你们来得正好,家里突然断电了,饭都没烧成……”走进一间老宅,只见83岁的潘水鹅围着电饭锅急得团团转。“别急,我帮你看看。”两位村干部架起梯子查看。“保险丝没断,我请电工来。”武素云打完电话不到10分钟,电工就到了。不到半小时,电饭锅冒出了热气。

  “你们真是及时雨呀!”潘水鹅说,村干部不光洗衣服,生活上碰到什么难处,他们一样嘘寒问暖。

  中午12时多,洗衣干部还在忙碌,晾晒场上,花花绿绿的被单随风而舞。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洗衣干部在身边 2012-08-13 2658677 2 2012年08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