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伦敦碗·彼岸

在奥林匹克旗帜下品茶

  王旭烽

  1

  在我这个茶人看来,伦敦奥运会就是从茶色中开始的——谁让丹尼·博伊尔将“绿色和愉悦”作为开场呢?

  虽然茶是宁静而温良的,是慢生活中的极品,赛事是激越而狂热的,是快生活中的极致,我依然要将这两项似乎不靠的生命存在合并同类项。奥林匹克旗帜下固然云集四方豪杰八路英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但数十亿人民坐在电视机前,绝大多数是品茶论英雄的。这个世界的慢与快,静与动,赢和输,欢笑与泪水,荣誉与伤痛,共同构成了人类生活。奥运会绝非一次单纯意义上的体育盛事,它更是人类和平生活的经典范例,在奥林匹克旗帜下品茶,按我们中国茶圣陆羽的原话,那就叫做——饮之时义远矣哉!

  2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欲问英伦茶事如何,且待我从17世纪开始说起。

  1662年,英国饮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5月13日,在英国南端朴次茅斯海港外的洋面上,一支由14艘英国军舰组成威风凛凛的船队,渐渐驶入了人们的视线。领航的那艘,正是英国皇家查尔斯号,乘它而来的是葡萄牙国王胡安四世的女儿凯瑟琳。这位从伊比利亚半岛富裕王室而来的公主,即将要嫁给这里的统治者查理二世。

  葡萄牙公主没有带足金银,却给这个国家的味觉带来了一种迷人的东方味道。这位茶叶皇后把华茶和茶具当作嫁妆,并在婚后推行以茶代酒,掀起英国王室贵族饮中国茶的风潮,把饮茶习俗成功带到英国。而伴着对于茶饮的需求,在海外贸易与开拓上,又成就了大英帝国无比荣耀的一连串事业。

  近现代的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了一种新饮料,那就是中国古老的茶。工业化带来的大工厂生产,大批量的工人汗如雨下工作,田园牧歌的时代结束,农民从土地走进车间,不再有牛奶喝了,幸亏有了茶。它的解渴性、消毒性、保健性,以及越到后来越能够感受出来的廉价性,得到一个国家中最主力的劳工阶层的热烈拥戴。曾是富人餐桌上的时尚,如今变成穷人的食粮。

  看一看早年的英伦茶业吧。女性在英国茶的品饮过程中,散发着特有的芬芳。1864年,一位名叫阿尔莱·蒂德面包公司的伦敦桥分店女经理,决定在商店后门开放一间公共茶室,她的冒险计划获得巨大成功,以至于那些卖牛奶卖香烟卖蛋糕的公司都急红了眼。挣钱谁不会?大小公司纷纷效仿,整个伦敦和英国城乡突然冒出很多茶室。这些茶室的流行,吸引了各路饮茶发烧友,在流行音乐中,廉价的茶壶和茶杯盛放着各种热的、冷的、甜的和独具风味的茶品,饮茶休闲成了一种更为普及的可能。伦敦新开的时髦旅馆则更高雅,它们提供时兴的午茶,小资情调的弦乐器四重奏,以及棕榈庭院中的三重唱,宁静,优雅,被浸润在一杯茶中,款款茶烟缭绕。

  3

  随着那颇被正人君子们侧目的、狂热而被认为有伤风化的探戈舞从阿根廷进入英伦,1913年的午茶增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活动——茶舞,吃茶点的时候开始组织起舞会,全伦敦的戏院、餐厅、旅馆都成立了探戈舞俱乐部,开办探戈舞舞蹈班以及举办茶舞舞会,茶舞成为一个随处可见的活动。伦敦报纸有关这方面的消息以这样的方式吸人眼球,在“探戈茶点变得越来越疯狂”的大标题下,报道了“1500种探戈茶点”。茶加上探戈,竟然酿出酒一般的狂热。

  狂热总是不能持久的,二战之后,时尚潮流中,茶渐渐退居二线,喝鸡尾酒成为最时髦人士的新时尚。快餐店和咖啡吧的出现,越来越多地取代了老派人的饮茶,今天的伦敦街头,已很少看到茶室,但下午茶的传统还是通过种种途径保留了下来,英国人还继续保留着在家和在工作场所喝茶的习惯,用餐时的茶热饮,更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必须。

  去年秋天我去英伦,在皇家植物园,惊喜万分地看到了一株茶树,它长得即不高,也不密,仿佛去国万里,神情忧郁,营养不良。但它毕竟是一株茶树啊,这让我想起了在大英博物馆看到的饮茶皇后凯瑟琳的画像,还有上世纪末英女王伊丽莎白来上海城隍庙喝茶的情景。英伦茶风虽然从中国吹来,却已经成为英国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精髓部分。它再吹回东方之时,亦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今天喝茶的中国人。

  全世界三分之二喝茶的人们,如果都能够和平地边喝茶边看赛事,那么,奥林匹克旗帜也就真正地高高飘扬了。奥运精神的真谛,难道不正在这里吗!


浙江日报 伦敦碗·彼岸 00021 在奥林匹克旗帜下品茶 2012-08-03 2660932 2 2012年08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