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经济·金融街

一卡在手畅行长三角

六省市高速免停车收费联网

  本报杭州8月2日讯

  通讯员 张发 记者 张帆

  “滴——”一声响,高速收费站自动放行。随着今天中午,交通运输部和浙、沪、苏、皖、闽、赣交通运输部门联手在杭全面开通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联网,五省一市ETC车辆在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网正式实现快捷畅行。

  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英文简称ETC)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收费方式。该方式通过安装在车辆挡风玻璃上的电子标签进行车辆识别,自动从预先绑定的银行卡上扣除相应费用,因此车辆在通过高速公路收费站时无需停车便能缴费,大大提高了高速公路运转效率,做到一卡在手可不停车畅行长三角。

  ETC越来越受追捧

  目前,全国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发展迅速,已有23个省(市)开通不停车收费服务,但多为单一省域网络。今天,长三角区域沪苏浙皖闽赣五省一市,近1.8万公里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的全面开通,为在全国高速公路形成ETC规模化应用、大幅提升路网服务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眼下长三角共建成不停车收费专用车道1673条,里程近1.8万公里,ETC覆盖率达65%,提前完成交通运输部提出的“十二五”末ETC覆盖率60%的目标任务。截至目前,长三角区域内共发展ETC用户超过77万户,ETC使用率逐年提高,不停车收费的规模效益充分显现。

  浙江自2010年4月起开通运行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公路局长李良福介绍,目前全省已在164个收费站建成339条ETC车道,设立服务网点87个,发展ETC用户13余万户。省内通高速公路的县(市、区)均开通了不停车收费通道,全省疏港高速公路、通往省级产业集聚区、现代农业“两区”及重要旅游景区等高速公路收费站基本开通了不停车收费。

  方便快捷还节能

  ETC作为实现绿色交通出行的工具,具有节约通行时间、节省燃油、减少尾气排放、减少车辆刹车、起步次数、降低车辆怠速状态(即车辆出入收费站时停车取卡、交费时的状态)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优点。

  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切实给广大司乘人员提供了便捷,提高了高速公路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据测算,正常通行状态下使用ETC方式比使用人工入口节约多达32秒,高速通行效率显著提高,收费站拥堵情况得以缓解。车辆也无需在怠速模式下等候缴费,不仅节省燃油,还减少了废气排放。从浙江情况看,2011年全年浙江不停车收费车流量近900万次,日均2.4万次,累计减少碳排放585吨,节省燃油消耗约27万升,真正达到了绿色出行、环保节能的目的。

  区域交通一体化

  区域合作,交通先行,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的全面开通,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迈出的重要一步。出席今天开通仪式的国家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表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长三角地区成为近年来吸引外资的重要战略区域。区域一体化是接轨全球化的必由之路,也是长三角各省市的必然选择。

  交通圈就是经济圈。有关专家指出,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跨省(市)互联,将带来更为便利的区域通行条件,不仅可以大幅提高通行效率,加速相互间信息、资源流动,而且对发展低碳交通具有积极意义,将为区域经济圈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大交通就是大民生,没有大交通,就没有大发展。浙江省委、省政府也对现代交通以“着眼于融入长三角、辐射周边省,提高区域和城乡发展协调性,增强浙江区域经济实力”的目标编织着一张大路网,并全力支持ETC技术推广应用。

  据悉,今后一个时期,浙江将更加注重省际交通的合作,主动协调战略,主动协同规划,主动协作项目,与兄弟省市进一步携手推进长三角区域交通建设,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浙江日报 经济·金融街 00010 六省市高速免停车收费联网 2012-08-03 2664403 2 2012年08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