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沙群岛寻找“最真的我”
薛 怡
在西沙群岛寻找“最真的我”
薛 怡
西沙群岛,这片比“天涯海角”更远的地方带给人们的是关于海洋的无尽幻想。普通游客极少能够进入西沙群岛,不过,2011年7月,杨女士因为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踏上了西沙群岛,用四天三夜完成了一次验证幻想的旅行。时隔一年,回忆起西沙之旅,杨女士不由地再三感叹:“真的是非常难得的经历。”
摇啊摇,摇到西沙岛
杨女士的西沙之行从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开始,她登上了来往于三亚和西沙群岛中面积最大的永兴岛之间的部队供给船。这艘供给船为双层轮船,可容纳150人至200人,外部造型、内部构造和杨女士在江浙沿海见过的二层客运船没有多大差别。因为部队官兵大约每半个月就需要在三亚和永兴岛间往来一次,单程需16个小时左右,呆在船上的时间比较漫长,所以船上的基本设施配备齐全:睡觉是上下铺的单人床,洗澡有浴室,船上部队有食堂开伙提供饮食。四天吃住全在船上,杨女士在旅程中基本没有感到有不方便的地方。
船是西沙之旅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游客们的旅店。整个旅程中,除了永兴岛常年有部队驻扎,建有招待所外,其余的小岛上只有一些土著居民或是真真正正的“无人之境”,更别提旅馆了。所有的岛屿中也只有永兴岛有港口,供给船可以直接靠岸。到达其他无人岛,则需要放下手划小船,全船人一起划桨,才能顺利上岸,杨女士一行人笑称这是“诺曼底登陆”。在船上杨女士吃到了对她来说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海鲜。“从来没有想过餐桌上的海鲜可以这么五颜六色,连海鳗也有很多种颜色,但都可以食用。”杨女士叫不上许多海产品的名字,听同船人介绍也就记住了又红又绿的鹦鹉鱼。
在漫长的海上漂泊中,晕船是常见的事儿。尤其到了晚间,远海上风浪逐渐变大,即使夜幕中的月亮在幽蓝的海水的映衬下特别明亮,万籁俱寂中耳边只有海水拍打船身的声音,浪漫的气氛在不断弥漫,但晕船、呕吐使得许多杨女士的同行者们无福享受这良辰美景。
走啊走,环岛徒步行
除了坐船,在岛上漫步是西沙游的另一大主题,杨女士在旅程中踏上了永兴岛和几个记不清名字的无人岛屿。像永兴岛这样的大岛,走路绕行一圈大约需要半个多小时,有些只能称之为礁的小岛,从一头登陆走不出几十步就到了另一头。但不论岛大还是小,“这里的风景绝不输于我们在摄影作品中看过的任何海岛美景。”回味起在西沙的所见,杨女士感叹。在澄澈透亮的海水中,杨女士曾惊喜地看见几乎透明的水母随波漂浮,有时眺望远海会惊喜地捕捉到海豚的影子,近岸的海水中游过几条不知名的大鱼,手快的人捞上几条也不用费太大的力气。头顶偶有成群的海鸥飞过,见了人不会刻意地躲让。岸上的沙不是东部沿海常见的黄沙,而是细细的白沙,远远看上去像是覆了一层白雪,人的脚印在上面个个清晰分明。海滩上花纹绚丽的大贝壳很让人心动,挑挑拣拣一不小心就是一大筐。
永兴岛是西沙群岛里最有“人气”的岛屿。岛上有32户渔民人家,如今也是三沙市政府所在地。渔民们在这里生活,以海为生。日出打渔,日落而归,他们住的房屋是用竹子、木板搭建起来的最简单的平房,一打开门就是一张睡觉的床,屋子后面再搭一个简易的棚子烧菜、做饭,屋前晒着一些螺肉。简单的让人不由怀疑这样的屋子怎么抵挡得住南海上的强台风。拖拉机、三轮车是永兴岛上的“高级交通工具”。因为有部队驻扎,和其他岛屿相比,永兴岛上多出了白色的政府建筑楼房、从前备战的碉堡、历代领导人挂牌种下的椰子林,甚至还有一个邮局。
水云间,随性畅快游
西沙群岛没有覆盖手机信号。“这种环境下随性地停停走走,手机打不通,不用担心会有工作来找你,特别能在这里找到‘本我’。”回忆那段和外界失去通讯的日子,杨女士感触颇多:“这里是目前中国原生态保持最好的海岛。站在海边,天与地之间特别能够体会到一种活着的真实感。抛开一切外面的纷扰,回归到最真切的自己。”
岛上民风十分淳朴,他们不排斥外来游客,待人热情而真诚。杨女士他们去的无人岛多数是渔民们推荐的。杨女士一行还向渔民购买了一筐刚从海上带回来的可食用海螺,30斤左右满满当当装了一箩筐,渔民只收了他们20元钱,还特意嘱咐他们直接用海水煮了就可以吃,不用加别的调料。这种起初被杨女士笑称“连盐都省了”的煮法,在她口中留下的鲜味让她留恋至今:“恐怕再也不会在别的地方遇见这种味道了。”
而买螺的这点钱也是这四天三夜里难得花出去的钱,不论是杨女士还是同行的朋友都感叹“钱是这里最没用的东西”,不像一般的观光景区贝壳需要掏钱买,看海豚表演需要买票入场,海洋生物被关在水族箱里……这里的一切,因天然而动人,是忙碌都市人在一般走马观花式的旅行中难以寻觅到的纯粹。杨女士的这一趟西沙行,从幻想、憧憬带来的激动到融入西沙群岛海天一色中的放松自在,西沙这片至今未对普通游人开放的岛屿,为杨女士找回了那个最真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