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3版:伦敦碗·看客

光看不练,也是假把式

  这是2012年7月31日的晚上9点,游完1500米的我从杭州陈经纶体校的游泳池里爬了出来,再过N个小时,毕业于这个学校的杭州姑娘叶诗文在伦敦又拿了块金牌,校友孙杨又添了块接力铜牌。

  花上35块钱,能够与奥运冠军们发生某种联系让我心满意足。但关于夏天游泳这档事,实在不是什么愉悦的体验。自打我懂事以来,游泳好像总和下饺子联系在一起。在这样的泳道前行和在市区开车一样,不仅是对体力和耐力的考验,还是对观察力、判断力、抗击打能力和耐心的极大考验。

  你得随时做出决策,是超越前面慢吞吞的大伯还是紧跟频率和你差不多的选手;当孩子突然横渡出现在你身前时,你要会急刹车;当后面有自由泳高手摸上或者打上你的脚时,你要学会若无其事并稍作让道;当交通严重堵塞,你要果断地转身,或直接插入边上泳道,挤进另一股游泳健身的洪流。

  不知道什么时候国际泳联打算开设障碍游泳项目,我想中国选手一定是最强有力的争夺者。

  黄健翔昨天发长微博,洋洋洒洒好几千字,其中一个结论即是三大球的“完蛋程度”其实和运动占地成反比:篮球,一个半场就能招呼4组16个人以上,排球,全场才能容12人;足球,几倍于上两球,才容纳22人。事实也是如此,中国的篮球尚能一看,尽管昨天输得毫无亮点,但即便倒退一万步,也能笑傲中国足球。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小朋友、我们的足球爱好者连块标准的足球场都很难找到。

  而这样不可思议的事,几乎发生我们热爱的每个项目上,浙大的篮球场要收5块钱的门票,某地的市委党校篮球架要上锁,羽毛球场地很多时候花钱也租不到,足球更像是一群成人乃至中年人的付费怀旧游戏。跑步?在你跑进安静的苏堤前,先算算你已经吸收的尾气!

  而这些奇怪的事愈发让我们在伦敦干的事儿更像是个奇迹,这就是一个凡客和菁英并行不悖的年代,一座荒漠中矗立的摩天大厦。我们是奥运金牌第一的大国,也是一个难以挥发汗水的国度。

  这话题真老,老得让我想起十年前做体育记者时写过的一些文字。如果文字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现实,那么现实的屹立不变,就是对它最大的嘲讽了。

  抄录微博上的一句调侃作结语吧:奥运会,似乎是个奇怪的场面,是一群很需要运动的人,围观一群很需要休息的人。


浙江日报 伦敦碗·看客 00023 光看不练,也是假把式 2012-08-02 2662518 2 2012年08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