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万水千山总是情

——省党政代表团赴疆考察侧记

  本报记者 应建勇

  有一份情感,跨越关山万里;有一种感情,绵延万水千山。

  仲夏时分,天山南北天蓝草碧,风淡云轻,正是新疆一年中最好的季节。7月29日至8月1日,由省委副书记、省长夏宝龙率领的省党政代表团从东海之滨飞抵天山脚下,对我省对口支援的阿克苏地区开展考察,并与自治区和新疆建设兵团党政领导座谈,向新疆各族群众送去浙江人民的亲切问候和深厚情谊。

  在疆考察,省党政代表团传递了一份温暖的亲情。甫到阿克苏,夏宝龙就对前来迎接的自治区和阿克苏地区负责人开门见山:“我们这次是来探亲的。”在随后马不停蹄的考察和与阿克苏地区、农一师以及自治区和新疆建设兵团负责人座谈中,夏宝龙屡屡提及这是一次探亲之旅。他说,浙江人民和新疆人民是一家人,我们将坚决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任务。无私的援助和家人般的关爱带来了情感的共鸣,感动了一个又一个阿克苏人。在由衢州市援建的乌什县社会福利中心,当夏宝龙拉着82岁的维吾尔族孤寡老人马木提·阿乌提的手,嘱咐他保重身体的时候,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反复用维语说着一句话——谢谢浙江亲人!谢谢浙江亲人!

  在疆考察,省党政代表团见证了我省援疆干部干事创业的澎湃激情。代表团所到之处,但见工业园区雏形初显、学校医院交付使用、安居住房惠及农牧民,一派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景象。换做两年前,所有的考察点还是一片苍茫荒芜的戈壁滩。据统计,对口支援阿克苏两年来,我省共下达支援项目256个,截至6月底,共完成投资68.6亿元,开工项目235个,完工项目129个,阿克苏地区26333户群众因此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安居富民房,33499人掌握了“双语”,10.1万户、45.2万名群众喝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造就这一神奇“浙江速度”的,正是浙江援疆干部“特别能学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事、特别能团结、特别能自律、特别能奉献”的援疆精神和为阿克苏人民谋福祉的无限激情。

  在疆考察,省党政代表团感受到了浙江儿女和阿克苏各族群众水乳交融的民族情。44岁的乌什县阿合雅乡柯尔克孜族牧民加克西·卡斯坎一家五口,去年住进了浙江援建的安居房,从此告别了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家里栽种了葡萄、平菇,人均收入从两年前的1000多元增加到了4000多元。尽管语言不通,但当省党政代表团前去参观时,加克西·卡斯坎盛情地邀请大家围坐品尝美食,还弹奏起了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插曲。在阿克苏,这样的动人场景不时可见,因为对口支援,浙江援建干部和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跨越了语言障碍,实现了心灵互通,也架起了推动两地人民友谊地久天长的桥梁。

  茫茫戈壁滩由此增添了一道生动的风景——在祖国西域的辽阔疆土上,浙江儿女正以满腔的热情、澎湃的激情,尽情挥洒才情,书写着浙疆人民心手相牵的永世情缘。

  (本报乌鲁木齐8月1日电)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万水千山总是情 2012-08-02 2663160 2 2012年08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