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天下·看时事

兴国强军勇担待

——网友盛赞俞梦孙院士感人事迹

  据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

  张玉清 申进科 黎璇

  “我们的军队只有在平时攻坚克难,到了战时国家才能少担风险!”连日来,网友对空军航空医学专家俞梦孙院士年近八旬八上青藏高原破解多项高原航卫保障世界难题的感人事迹给予高度赞扬。

  新华网一位网友说,不畏艰险的精神是要通过实践来体现的,这对我们“80后”“90后”来说也不容易做到,何况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老院士不畏艰险勇于实践的精神令人敬佩!

  “空防安全,重于泰山!”人民网网友“铁血军团”说,“空军老院士”的事迹令人感动。每一名共和国军人都要向“空军老院士”学习,不懈怠时代挑战、不回避现实矛盾、不降低训练标准、不计较个人得失。

  光明网网友“向右看齐”表示,天高路远、环境恶劣,挡不住俞梦孙院士履职尽责勇往直前的坚定步伐,撼不动俞梦孙院士追求事业献身科研的理想信念,难不倒俞梦孙院士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强意志。俞梦孙院士无愧于人们眼中最神圣的光环——“英雄”。

  “让守卫空防安全的人更平安!”身为“山航空姐”的一位新浪网网友说,飞行员守卫祖国的蓝天,面临生死考验,没想到守卫飞行员的健康和安全,也需要面临生命危险。俞梦孙院士正是基于对国家、对军队、对事业的炽热情怀,才会时刻保持冲锋姿势、无所畏惧。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民网网友“夕阳未了情”说,在常人眼里,年近八旬的老人,本该在家颐养天年,浇花种草、写字养鸟。然而俞梦孙院士为了飞行员生命健康,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年近八旬仍坚持奋战在航空医学研究一线,践行着“只要生命不息,就会战斗不止”的承诺。老院士的一颗赤子之心、一腔报国强军情让人肃然起敬。

  网友“迷你小榴弹”说,正是有无数像俞梦孙院士一样的军人,通过平时的千锤百炼,才让战时的青锋无敌言之有物。

  “勇于担当、勇攀高峰!”新华网一位网友说,俞梦孙院士在世界上首次构建了入高原初期人体适应低氧环境动力学模型,并首次提出“人体自组织系统环境适应理论”;将我国第一台航空生理遥测装置送上蓝天,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航空医学遥测技术的国家。靠什么?靠的是一位老科学家的责任、使命和担当,靠的是一种兴国强军责任感!

  “他兴国强军的责任感一刻也不懈怠!”新浪网网友“虎贲将士”说,有人形容“知识和勇敢是战斗力的两个翅膀”,俞梦孙院士再一次证明,现代中国军人已不是只懂得拼命和厮杀的赳赳武夫,而是能文能武、智勇双全的高素质人才。新时期的军人必须锤炼一对战斗的翅膀,才能不辱神圣使命。


浙江日报 天下·看时事 00006 兴国强军勇担待 2012-07-20 2644764 2 2012年07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