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人文世界·阅读会

写百岁红军 留红色记忆

  唐杰

  我的父亲唐洪滨今年已是百岁的老人了,他是一位从战火硝烟中走出来的老红军,离休于浙江巨化集团公司。想写父亲的战斗经历由来已久。从父亲多年来断断续续的口述,以及报社、电视台的采访中,我知道了一些粗略的情节。随着父亲的年龄增长,这种写作的欲望在我的心中日益增长。2010年春天的一个日子里,在家中望着父亲步履蹒跚而行的背影,我的心再一次被震颤,于是下定决心:把父亲的战斗经历写出来,让大家看到一个在艰难的烽火岁月里最基层战士的战斗意志与信念,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我把自己的想法对父亲说出来,父亲只说了一句很平实的话: “我没有什么好写的,就是一个曾经拿着枪与敌人战斗过的人。”父亲说这句话的神态至今想来还是清晰可见。而老人家说起战争岁月时的神情依旧是淡然的。我从母亲手中接过父亲的简明履历表后,为写作开始做准备,这一年父亲98岁,时间在一种无形的紧迫感中慢慢地流逝。

  岁月的久远,资料自然成了最珍贵的、也是较难寻找的问题。我行走在各地的图书馆里,阅读了大量红军时期、抗日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书籍,并参阅了红军史、八路军史、新四军史等重大题材的资料,以便从中找寻父亲的踪迹。时隔三个月之后的一个夏日清晨,当时钟敲过4点,我伏在桌上的电脑旁,为长久渴望的意愿而开始了我的写作。

  1912年出生在陕南一个破庙里的父亲,2岁时丧母,10岁又丧父,靠打短工养活自己。成年后的父亲于1935年3月从家乡参了军,这一走父亲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正如我书中所写的,父亲说: “我是一个苦出身的人,无业无家,光身一人,是共产党救了我,党对我有恩,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今天,也是党给了我幸福的生活,让我有了一个家。”

  父亲参军后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平型关大捷,并转战太行山,改编为新四军进军苏北,继而挺进东北,南下广西。中国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父亲参加了两大战役,即辽沈战役与平津战役,而后随第四野战军进军广西,解放了湖南、湖北等城市,并在广西剿匪。在中国最危急的关头,父亲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2011年的春天,我专程来到了出生地天津,参观了平津战役纪念馆。在那里我仿佛又一次看见了父辈们的战斗历程,听到了战火硝烟的炮声,倍感亲切,并可观地从中摄取了一些书中所需的资料,同时决定把纪念馆门口的雕像定为本书的封面图,这年的夏天我又去了父亲的老家进行资料寻访,在宁陕县委那里我取到了内部资料《红色宁陕》,在那里真切地享受到了一种难以忘怀的感召力。几地的辗转倍觉写父亲的战斗经历重要而有价值,更增加了坚定的信念。我边写边与父亲核对有关资料,老人家一直十分配合,尽管有时记忆淡漠,他依然在自己的脑海中重新搜索,而后再对我叙述。

  就在此书写作即将接近尾声、一次寻找资料的时候,从湖北楚网——《荆州日报》2009年7月15日解放荆沙战役和全州网——全州志——第二十一卷军事中的第五节中看见了父亲的名字,这种欣喜与感动给我增添了新的动力。

  写作历经了两个春天的时光,过程既充实又艰辛,2012年春天《百岁红军父亲的烽烟岁月》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全书共35万字,这是我献给百岁父亲的最好礼物。当我把书捧到父亲手上时,不善言谈的父亲眼眶湿润了,尤其看见书中那些熟悉的领导人时,父亲亲切地对我说:“这些资料很难找吧?不容易呀!”父亲的话语不多,却温暖着我的心! 我清楚地知道:我的父亲虽然不是名人,但是历史并没有忘记血雨腥风的这一辈人,这是一份红色的记忆,我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意愿。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1周年前夕我将一部分书赠给了一些大学和图书馆、党校党史资料部门,让红色记忆永存,我想这也是父亲的意愿吧!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阅读会 00019 写百岁红军 留红色记忆 2012-07-20 2603413 2 2012年07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