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人文世界·阅读会

人间正道是沧桑
江海横流显本色

  吴 彬

  人性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其实是互为表里的。相信看过孙忠焕《在时代洪流中》一书的人,同样应该相信他给自己定的一条写作规矩:真话不说全,假话全不说。确实,他的“回忆录”,部分地打开了“窥见”某些地方的某些特殊历史时段的“真相”。

  在孙忠焕任台州市委书记期间,我作为文字工作者之一,有幸协助他做了5年的文稿工作。孙忠焕书记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工作超脱大气,善于宏观把握,敢于直面矛盾,遇事镇定自若。这次读罢他的厚厚两大本从政回忆录,对他有了进一步认识,感觉他的人生似乎一条小溪慢慢汇成河流,最后奔向了大海。期间有回旋、挫折,常常碰撞出激越的浪花,但渐渐,复归于平缓、辽阔。孙忠焕在余姚海边和上海闹市区度过童年。在金华浙江汤溪齿轮机床厂度过大部分青年时代,并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厂长。1983年机构改革的大潮,把他从厂长位置推到了兰溪县县长岗位。此后,他先后历经金华市工商局局长、永康市市委书记、省工商局副局长和局长、台州市市委书记、省经贸委主任、省政府秘书长以及杭州市市长和杭州市政协主席等领导岗位。期间有顺风顺水、春风得意的时候,也有挫折彷徨、不解苦闷的时候。书中既有给他带来巨大荣耀的历史事件记载,也有使他体会到“‘走麦城’的心酸与痛苦”以及“万分的焦虑和莫名的惆怅”的内心独白。纵观其30多年的从政历程,我敢这样说,台州是他用情最深、寄托最大、期望最高、付出最多的地方;同时,也是使他经受艰难、困惑、委屈、无奈和别人不解最多的地方。在台州任职的5年多,最能集中反映他从政以来的酸甜苦辣,也最能充分反映他的人生本色。而在任杭州市长的3年和杭州市政协主席的5年,则是他的人生从激越趋向平缓的过程。

  在我对孙忠焕的所有记忆中,有一个场景一直让我深深难忘:2002年1月,孙忠焕书记离任告别台州时,在椒江的枫南小区,他与前来欢送的机关干部一一握手告别,这时,我看见他强忍不住地泪水夺眶而出。大概是为了调节下情绪,给台州的干部最后留个坚强的印象吧?!他又回到自己宿舍,过了十几分钟才重新出来与大家告别。可是,那泪水还是忍不住地往下掉。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何况堂堂市委书记!留恋不舍?伤心委屈?我想,恐怕当时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那一刻,我默默站在旁边。对我来说,那泪水太震撼了!五年时间,不长但也不短。经过了这五年多,孙忠焕不再是到任台州以前的孙忠焕了,台州也不再是撤地设市之初的台州了。孙忠焕别离台州的泪水,正是台州历史发展与他个人抱负和命运发生的深深“纠结”。我想,世事无常,沧桑变迁。要说沧海桑田,其实有时候一个人内心的变化,比沧海桑田还要大。

  1996年,48岁的孙忠焕同志正处于生理年龄上的壮年期和政治生命上的成熟期。而台州,也似乎刚刚经过了蓬勃的青春发育期,处在撤地设市以后的新的转折点上。正是在那样一个时点,省委以“极大的信任(参见该书第323页)”选调孙忠焕来台州主政一方。孙忠焕到任台州面临的是三方面的艰巨任务:首先是要理顺台州各方面的关系和各级干部的情绪,努力保持台州政治社会的稳定;其次是要尽快改变原来遗留下来的那套地委行署管理体制和工作方式,建立作为“市”一级实体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第三是要尽快启动中心城市建设,切实让老百姓见到成效。上述三方面任务又都相互“缠绕”,对当时不少领导和机关干部的心理产生不同影响,总起来说,第一是“盼”!第二是“难”!第三是“茫然”!人们热切地期盼一个“新台州”的焕然崛起,但同时撤地设市触动了多个群体的利益和感情,黄岩、临海等地常常“群情沸腾”,一些领导被夹在中间十分为难。以后的实践证明,在市区两级大的利益格局不作调整的情况下(而这个权力又不在市区),要从根本上解决稳定问题几乎没有可能。对这个问题,既回避不得,也纠缠不得。回避问题,只会加剧矛盾;纠缠其中,也必劳而无功。第二方面任务的核心问题是市区政府部门的职能和权力分割,实质是如何把撤地设市前的椒江市和黄岩市的政府部门权力上收集中到撤地设市后的台州市级政府部门手中。这个难度可想而知。城市建设规划、广电与报社等的权力上收都经过了市区的激烈讨价还价。而同时,对如何行使好上收的权力,从行署体制转过来的领导和机关干部也都欠缺相应经验。第三方面任务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恰当不过。首先,对于中心城市建设,领导中很难有谁能称是“巧妇”的,大家都缺乏经验和知识积累,同时,市本级的财力(米)则是十分的可怜,有时连单位出差报销都有困难,而全国性的大规模土地(财政)运作尚未开始。可是,撤地设市又为全市人民画了张中心城市“大饼”,不尽快见到中心城市的建设成效就可能成为当时的“政治问题”,很难向老百姓交代。

  面对这三大艰巨任务,孙忠焕采取的是积极进取的态度。对“黄岩问题”,他直面真诚以对,经常深入黄岩指导工作,并与当地干部群众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座谈,在坚守原则的基础上,力图抚平黄岩的情绪。对“临海问题”,亲自领导协调政府搬迁后的大量遗留问题,顺利推动在临海的市级机关各单位部门迁建椒江(学校、医院、电力等等单位的迁建都是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和智慧的),同时基本保持了临海的稳定。对“椒江问题”,推动部署大量市本级项目在椒江这块土地上顺利实施,同时在椒江“口里挖肉”(当然也说明椒江人民是非常顾全大局的),筹建成立了台州市直属的台州经济开发区。完全可以说,由于上述这些问题,尤其是市级机关单位迁建和市区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的顺利完成,我们完全可下这么一个定论:台州撤地设市、异地建市的基本目标,在孙忠焕任上得到了基本实现。另一件足可福泽台州后世的,就是在他领导下建成的高标准千里海塘坝。这为台州沿海人民免遭台风之患和顺利实施沿海产业带大开发奠定了基础性的屏障保护。

  然而,台州是他实现理想、抱负的用武之地,却也是他经受艰难、困惑的遗憾之地。撤地设市之初的台州,由于积累的重重困难矛盾和种种客观历史条件限制,决定了当时的主政者——不管是谁,都只能做一个打基础、当铺垫的领导,谁也不可能脱身超越,不可能充分实现他的雄心抱负,也很难满足当时台州人民的热切期盼。再加上“天有不测风云”,孙忠焕到台州的五年,又偏偏接连遭遇“天灾”与“人祸”:1997年8月,在他工作刚有头绪的时候,就遇上了百年一遇的“9711”号台风,一时之间,整个台州大地受到巨创;1999年正当全党上下开展“三讲”教育的关键关口,温岭又冒出个“张畏案件”,阴差阳错地把他无端牵连了进去,在当时既说不清,更诉说无门。一直等他离任台州以后的2002年7月才算得以彻底澄清了结。或许,这也是历史的“命定”,又有谁能够真正认识历史命运的安排呢?

  孙忠焕书记离任台州已十年有余了,也许,随着时代洪流滚滚向前,“孙忠焕”三个字会渐渐淡出一些人的记忆,但对我,则将是永久难忘的。这次看过孙忠焕的从政回忆录,更给我很多的思考。首先,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做官,就要诚实、敢担当,惟其如此,才能无愧人生,才能像孙忠焕那样从容坦然地书写从前的一切。其二,事业是一代人一代人干出来的,我们向前看,还要向后看。许多事,将随历史的远去而渐渐远去,但也有许多事,只有随历史的渐渐远去才会更加清楚。其三,个人的性格命运与时代的发展洪流,真的是剪不断,道不明,理还乱,除了感慨还是感慨!但江海横流,方显本色,在历史的沧桑中,我们才能真正认识一个人的人生本色。孙忠焕的人生本色,就是忠诚真诚、要强坚强、率直正直、求实朴实。这种人生本色,给他带来事业的成功与喜悦,也同样给他带来一路的挫折与沧桑。有句话说得好:人间正道是沧桑。只有经历沧桑,才会懂得生命的真正价值,才会修炼出真正的淡定坦然,才会体会到真正的美好人生。

  往事如烟,花落又花开。冥冥中,总感觉还有些不变的东西……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阅读会 00019 人间正道是沧桑
江海横流显本色
2012-07-20 2640515 2 2012年07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