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今日关注

永嘉小茅垟村一间十平方米老屋走出两名大学生

耕读人家,“坚强”兄弟

  本报永嘉7月17日电

  记者 李扬 报道组 叶圣义

  在永嘉县岩头镇五尺乡小茅垟村的周家,自从得知小儿子周志强的高考分数后,父亲周丐胜接连多晚失眠。因为家庭贫困,周丐胜的大儿子已经错失了上好学校的机会,他不想让小儿子再重蹈覆辙。可高额的上学费用,却愁坏了周家父子。佳友民情工作站记者得知此事后,赶去采访,帮助牵线,努力圆孩子的大学梦。

  记者在瓯北的一家企业,见到了正在打工的周丐胜。身体瘦小,一脸憔悴。今年50岁的他,显得比同龄人衰老很多。他告诉记者,妻子也在这家企业打工,两人一个月的工资合计才2000多元,厂里生意不好的时候更少。因为身体不好,自己吃了15年以上的药物,加上培养两个孩子,家里已经没有任何积蓄。

  记者来到距离永嘉县城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岩头镇五尺乡小茅垟村,一说起周家两个儿子时,街坊邻里们个个竖起大拇指,这村里谁家子女考上大学本来就比较稀罕,而一家就出来两个大学生,实在不容易。

  在一间破旧的老房子里,记者见到了周志坚、周志强两兄弟,不到10平方米的老房子几乎四面漏风,其中一面墙上还有一条近十厘米宽的裂缝。

  哥哥周志坚原本准备暑假留在杭州打工的,因为担心弟弟周志强填报志愿的情况,特意赶了回来。周志坚的刻苦努力一直是弟弟周志强的榜样,周志强今年的高考成绩是459分,虽然没有考上很好的大学,但他同样不想放弃上大学的机会。而哥哥的回家,也让周志强格外开心,几乎每天拉着哥哥询问大学校园生活。两人正打算着,暑期去企业打工。

  一边是对大学生活的无限向往,另一边则是家里的现实状况,这让小小年纪的周志强陷入矛盾之中。村委会主任周涛吉告诉记者,周丐胜一家是村里生活条件较差的一户,因为经济困难,去年他们一家四口的农村医疗保险还是他自掏腰包垫付的。

  看着两个年轻人无助的眼神,记者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们帮周志强联系了永嘉团县委牵头的 “情系永嘉·圆梦大学”贫困大学新生助学活动负责人。团县委副书记李新聪告诉记者,像周志强这样的家庭困难,符合助学条件,能拿到4000元的助学基金。

  桥头育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旭林也表示,愿为贫困生哥哥周志坚提供暑期工作,公司除了支付的工资之外将帮他补足学费不足的部分。此外,如果可能的话,他们将在以后的每一个假期都给志坚提供打工直到他大学毕业,毕业后,如果志坚愿意到育才继续工作,他们也欢迎。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周家的院子里有棵梨树,树上一个个黄绿色的果子在阳光下很是馋人。兄弟两个很喜欢在树下聊天说笑,他们说,兄弟两人的名字加起来就是“坚强”,希望兄弟两人能像这棵树一样,坚强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04 耕读人家,“坚强”兄弟 2012-07-18 浙江日报2012-07-1800011 2 2012年07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