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文娱速写

船行灯影游东河

  本报杭州7月17日讯

  记者 童桦

  夏夜,运河、东河、中河像水晶项链,映衬得杭城楚楚动人。

  继运河夜游之后,东河也于今年5月开放夜游,短短两个多月已有5000多位游客。乘船在河上走一遭,已经成为杭州人夏夜文化生活的新选择。

  今天,记者来到东河坝子桥码头,一睹这历史的河、生活的河、民俗的河,感受百姓夏日文化生活。

  “要搭船吗?”循着招呼声,记者望向月色掩映下的东河,只见一艘篷船缓缓地靠了过来,探出一张黝黑的脸,“10元一位,可以坐到梅花碑。”

  船舱摇晃,船老大扶记者坐稳后说:“这是东河夜游的起点站,在上世纪末洋人留下的老照片里,船舶要经过坝子,非得用牯牛拉动绞车才行,所以坝子桥可是个有名的地方。”

  船老大叫童国兴,刚过完48岁的生日,说话颇为直爽,是个典型的西北汉子。“我今天已经开好几趟了,你是我的第78位客人。”随着篷船“突突”的引擎声,一路攀谈,一路向南。

  “来杭州水上巴士开船已经两年了,以前我是在钱塘江上跑货船的。”童国兴很庆幸自己能够得到这份工作,“每天晚上都会有100多个客人来坐船,杭州本地人也很多,和他们聊聊杭州的历史,蛮有意思的,连带我的杭州话都利索多了。”

  坐在一旁的张阿姨听后连连点头。“我周围好多邻居都喜欢在晚上坐船游东河,就我没坐过,今天特地带我老公过来,坐船乘凉,感觉真不错。”张阿姨高兴地说。坐在船头的两位外地游客也深有同感,一边点头,一边拿起相机对着四周拍起照来。

  渐渐地,一座拱桥的河中倒影出现在我们眼前,童国兴熄了发动机,赶忙当起导游介绍起来:“这是广安新桥,桥长有40多米,政府修缮保护过,杭州人都知道这座桥。”

  抬眼望去,黑夜中的广安新桥在柳树的轻拂中显得颇为安静,只有零散的路人正在健走。“再往前到凤起桥了,那边热闹,我每天开船的一大乐趣就是为了听上些戏曲声。”

  果然,篷船还未到凤起桥下,就已瞅见桥上人影绰绰,耳边更是丝竹声声。“每到夏天,附近的居民都喜欢到桥上乘凉,唱唱曲,很惬意。”他望着两岸的高楼大厦和高层住房很是感慨,“谁会想到杭州会那么好?老底子住在中河边上的都是苏北人,他们现在都成了杭州人,我也算是新杭州人的一员吧?”

  童国兴对自己能在“天堂”扎根感到幸福。“别看我每天晚上忙得接待游客,连上个厕所都要跑步前进,但我只要一到休息天,就会带着家人到两岸走走。”这时,岸上有乘客向篷船招手,他一边招呼乘客上船,一边说:“河边都是柳树,还有石板路,水还不臭,而且捕鱼的鸟也多起来了,有时候鸟还会飞上篷船。”

  凉风习习中,篷船已经驶入了解放桥下。放眼望去,万安桥右边,广场排舞音乐声震天;解放桥左边,交谊舞身姿若影若现……就是在这里,新老杭州人找到了夏夜的乐趣。

  “终点站快到啦。”童国兴慢慢将篷船靠岸,手指着斗富二桥两旁的老建筑,“这些都是老房子,外墙粉刷过后,游客很喜欢,尤其是外国游客,老是要求我停船,方便他们照相。”

  绿柳拂水,夜深人静。短短30分钟的东河夜游,变得格外意味悠长。记者踏上梅花碑码头,童国兴回头问道:“还坐回去吗?许多游客都喜欢来回的。”“不了,我想走回去。”

  循着回去的步子,这夏夜的东河,又是另一番别致的味道。


浙江日报 人文·文娱速写 00014 船行灯影游东河 2012-07-18 2638480 2 2012年07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