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文体

家庭药箱,如何安度盛夏

  本报杭州7月6日讯

  记者 陈宁 通讯员 王筱格

  7日,是24节气中的小暑。小暑意指出梅、入伏,天气开始炎热。而7月以来,全省大部分地区将近40℃的高温,提早开启了炎炎夏日。人们用尽各种降温、避暑的方式度过盛夏。与此同时,每家每户的药箱里也许正因为高温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家庭药箱,如何安度盛夏?今天,记者跟着省执业药师协会的工作人员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药剂师走进杭州居民家中,为他们的药箱做了一次“夏日安检”。

  家住石灰桥社区的包君玉阿姨,早早地等在家中,她抱着一个大玻璃罐,满脸焦急。“上个月刚到药店配的中草药,一直密封保存,怎么就长起了虫子呢?”包阿姨常年受肠胃病和失眠的困扰,她到药店配了蒲公英、山楂和茯苓等助眠、助消化的药材,贮藏在超市购买的密封罐中。

  浙医二院药剂科主管医师鲁兖接过罐子,玻璃罐子中,飞了三五只小虫,山楂已经发霉变色。“肯定是受潮了。”鲁兖告诉记者,中药一直是受潮的“重灾区”。入伏之前一直是梅雨天,阴暗潮湿,很不利于中药材的保存。

  包阿姨形容自己是“中药控”,家中放药的柜子里,几乎全是中成药。鲁兖提醒,中药多为膏、丹、丸、散类制剂,制作中药时经常添加蜂蜜,所以特别容易招虫子,保存时一定要防潮、防霉。“一旦天气晴朗了,可以晒晒药材,冰箱除非有控湿功能,否则也不宜保存中药材。”

  如果说中药怕潮,西药则是最怕热的。同住在石灰桥社区的周桃红夫妇都患有高血压,需要常年服用西药。在周阿姨家的客厅,一整个柜子和两个抽屉里,摆满各类胶囊和药罐。

  细看这些药的说明书,几乎每一罐西药的保存条件中,都提及了“避光、阴凉、干燥”。“这些都是保存药物的‘铁律’,夏天要尤为注意。”鲁兖提醒。

  尽管周阿姨的客厅受不到阳光直射,但是这些“娇贵”的西药保存起来并不那么容易。片剂大多含有淀粉等辅料,容易吸湿而潮解、破碎;糖衣片吸潮后还会膨胀和霉变;胶囊受热易软化、粘连;维生素类药物在过强的紫外线下甚至会加速变质。

  保存不当的药物,不仅本身发生变化,“受牵连”的还有药性,并直接伤害病人的身体。硝酸甘油作为心脑血管患者的急救药物,如不避光保存会失去药性;未打开的胰岛素,应该放在2-10℃的冰箱中冷藏,但使用中的笔式胰岛素却不能冷藏;使用中非笔式的胰岛素,若做不到冷藏,在不超过30℃的条件下,可以储存4周。

  虽然现在家家户户都用空调、电扇调节室温,但是一些怕热的药品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贮存条件进行保存。说明书中的阴凉处,一般指不超过20℃,冷处指的是2-10℃的环境。鲁兖特别提醒,药店中出售的药箱,并不要求人人都买,“保存药物的良好环境还是需要人为地创造。”所有的药物都需要放在孩子不易拿到的地方保存,以免误服。

  那么,一旦药物在夏天里发生了变化,需要如何处理?“不能按照经验擅自处理,一定要咨询药师或医生。”鲁兖还嘱咐周阿姨,过期的药物也不能乱扔,需要粉碎或破坏后再丢弃,否则容易被他人认为是正常的药物误服。

  石灰桥社区是杭州市典型的老小区,社区副主任安华明告诉记者,这里有近40%的老年人,他们大多数都受慢性病的困扰,需要常年服药。“老百姓很需要这方面的知识,今年我们会走进杭州的20个社区为大家解答夏季用药安全问题,清理家庭小药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事处副处长章招娣告诉记者。


浙江日报 文体 00007 家庭药箱,如何安度盛夏 2012-07-07 2625008 2 2012年07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