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嘉善城乡教师双向流动

教育部推广这一做法

  记者 李回雄 陈培华

  县委报道组 刘文书

  本报讯 嘉善泗洲小学今年生源流失率几乎为零,学校不再为学区内30%以上的生源流失率烦恼了。这一变化始于去年嘉善开始试行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双向流动:该县按照名师、特长教师等五大类别进行城乡流动,时间一般为3年。

  近日,教育部向全国推广嘉善的这一做法。

  此前,地处城乡接合部的泗洲小学由于没有名师,许多家长选择外迁就读。试行双向流动后,泗洲小学先后迎来嘉善县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吴镇小学等县城小学的6名骨干教师。这些教师不仅带来了各校的特色教学方法,还通过午间沙龙等形式对年轻教师传帮带,许多学生跟着名师回流。

  嘉善农村学校由于缺学科骨干教师、名优教师,直接导致择校现象,造成农村薄弱学校资源浪费、城镇学校超班额现象。去年,嘉善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在全国率先启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双向流动,全县共有188名教师参与流动,其中有53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流入农村学校。按照计划,嘉善5年内将有50%左右的教师参与流动。

  嘉兴市名师祝贵耀去年交流到大云中心学校后,组建了儿童诗社,每周两次带着学生徜徉在诗歌海洋里。祝贵耀还与30多位青年教师一起成立书香品读会。这所昔日的农村学校正被浓浓书香浸透。眼下,嘉善所有学校都组建了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教科研示范作用,指导培养年轻教师成长。

  农村教师进城交流,也为教学新开了一扇窗。在天凝镇中心小学教了10多年书的董海燕,去年站上城里小学的讲台。“这里有许多教学方法让我大开眼界。”董海燕说。嘉善第二实验小学开展的叙述教育故事、个人课堂教学行为诊断等教研活动,也让农村教师受益匪浅。

  为鼓励教师流动,嘉善规定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申报高级职称,必须有3年农村任教经历,同时县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流动教师的奖励、培养和交通接送车费用。此外,在农村任教的名师津贴标准是城镇的3倍,参与流动的名师可优先享受一年一次的学术休假等激励政策。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嘉善城乡教师双向流动 2012-07-04 2613803 2 2012年07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