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细心看护,远离暑期意外

  本报杭州7月3日讯

  记者 陈宁 通讯员 王雪飞 詹祥

  7月开始,小学、幼儿园的孩子们盼来了悠长的暑假。在少年宫、培训班早早爆棚的同时,各大医院里,小病人的身影也多了起来。今天,记者走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和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采访中发现,每年暑期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各种意外总是不间断。

  记者走进儿童医院普外科的诊室,主任刘伟光正对着一张X光图:黑白影像显示的是一名儿童的胃、肠部分,图中三个橄榄形的阴影清晰可见。几天前,七岁男孩淘淘先后吞下玩具里的三颗磁铁,磁铁分别进入胃部和肠道,把胃和肠紧紧吸住,破坏了胃黏膜和肠壁,导致穿孔。

  目前,淘淘已经做完手术,两天后可以进食。

  “每年暑期,这样的突发意外并不少见。”消化科主任医师陈飞波打开电脑中的一张张照片,“硬币、电池、铁钉、钥匙、纽扣……这些都是从孩子的食道里、胃里取出的物件。”

  生活中的小小物品,一旦被孩子误吞,危害可能是致命的。电池在几小时内就能腐蚀食道,任何小物件都有可能呛入气管导致窒息,而硬币和钉子往往要手术才能取出。

  陈飞波用“一念之差”来形容意外的发生,他特别提醒,暑期家长要看护好年龄小的孩子,孩子的安全意识从两三岁起就应该培养。一些易被误吞的物件必须另行保存,“洁厕灵、清洁剂之类的有毒液体不要放在空的饮料罐里。”

  车祸、跌落、摔伤也是暑期孩子常发生的意外。“大部分意外可以避免”,副主任医师杨利平深有感触,出行时,不要让孩子坐在副驾驶座,为确保安全,七岁以下的小孩都要坐在儿童座椅上。至于大部分的跌落和摔伤,家长的细心看护就能避免。“但大部分家长缺少这些安全意识。”

  暑期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常常处于父母的“监视”之外,不少家长把孩子带到工厂一起上班,认为看住孩子就万无一失。“其实,工厂里的机器、工具是很大的安全隐患。”杨利平说。

  那么,一旦孩子发生意外,家长要怎么做?第一时间的准确判断至关重要。6月底,杭州市二医院急诊外科主任张克明开了一个“常见外伤处理”的讲座班,这些“急救”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孩子。

  夏季,夜间活动时间延长,溺水也是常见的意外。张克明说,一旦发生溺水,家长应该让孩子保持头低臀高的姿势,拍打背部,尽可能让肺部积水吐出。一些常见的表浅外伤,只需到药店购买碘伏涂在表面;破伤风和狂犬病的死亡率极高,一旦发现要及时送医院;手脚扭伤后,如果快速肿胀,影响了活动,则考虑为骨折,也要及时就医。

  为了迎接暑期就诊高峰,浙医儿院门诊增派了10%的坐诊医生;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等“热门”科室,每天安排6个以上的专家全天坐诊;双休日增开骨科、普外科、泌尿科门诊;普通内科门诊、发热门诊开设午间门诊。考虑到暑期炎热的天气,儿童医院的挂号时间提早至6:45分,7:30正式门诊。为适应暑期择期手术的需要,除急诊需求以外,医院外科周六均进行手术。此外,门诊小手术由平时下午半天改为全天。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细心看护,远离暑期意外 2012-07-04 2621734 2 2012年07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