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建筑工人不慎坠落致重伤——

4小时生命大救援

  记者 廖小清

  通讯员 陈勇 沈晓杰

  本报杭州7月3日讯 今天上午7时多,杭州文一西路荆长大道路口的一个在建工地上,一名工人在施工时不慎从脚手架上摔下,腹部被一根一元硬币般粗的螺纹钢深深刺入。人命关天,医院和消防人员展开一场生命救援赛跑。4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工人转危为安。

  消防:3分钟剪断钢筋

  “医院有个伤员腹部被钢筋刺伤,由于钢筋太长无法实施手术……”上午8时28分,省立同德医院急诊室向消防部门求助。

  原来,20分钟前,医院接到一名来自建筑工地的伤员。一根长长的螺纹钢,从伤者的左腹刺入右后背,露在体外的钢筋长1米多,妨碍正常手术。

  在医院急诊室,满身尘土的工人们心急如焚。他们说,上午7时多,建筑工人彭师傅在搭建模板支架时,不慎从四五米高的脚手架上摔下,不幸被下面的螺纹钢刺到,整个人被挂在钢筋上面。

  杭州消防支队古荡中队的10多名消防官兵迅速赶到医院增援。此时,彭师傅正躺在病床上痛苦地呻吟着。

  “不要怕,坚持住!”消防官兵一边安慰彭师傅,一边用液压剪断器准备进行剪断作业。记者看到,消防战士在操作时特别细心,两名战士牢牢地控制液压剪断器,另两名战士死死握牢钢筋的两头,紧张得额头冒汗,生怕再给伤者增加额外痛苦。

  “好了,马上就好了!”3分钟后,钢筋被顺利剪断。此时,消防官兵、医护人员和建筑工人悬着的心,终于渐渐舒缓下来。

  医院:4小时紧急救治

  “剪断钢筋后,手术方便多了!”医院急诊科护士长贾晓雁说,上午8时15分,医院开通绿色通道,优先挂号、检查。从X光片看到,伤者体内的钢筋长达20多厘米。

  “钢筋刺入这么深,而且表面粗糙,如果直接拔出钢筋,可能会加重伤势。”为尽快给伤者实施手术,医院一边对伤员进行术前伤口消毒、止血等,一边召集专家进行会诊。专家们经过紧急研究,决定先从伤口处开刀取出钢筋,再剖开腹部察看腹内是否损伤。

  9时许,医护人员将彭师傅推进手术室。随着时间一分分过去,在手术室外面等候的工友神情凝重,不停地来回走着。

  “手术顺利!”中午12时许,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吴跃武和医护人员推着彭师傅走出手术室,他说,经过检查,彭师傅的内脏没有受损,但生殖股神经是否受到伤害还有待观察。如果伤情不恶化,半个月后彭师傅可以出院。

  离开医院后,记者赶到彭师傅干活的工地,正是午休时间,工地上只剩下一对夫妻在看守大门。没等记者开口,他们就不停地说:“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在工地对面的临时职工宿舍,已经下班的工人也对上午发生的事闭口不谈。

  记者看到,工地外墙上标明,该项目为杭州豪立文一西路“西溪派”商务办公中心,施工单位为浙江宝庆建设有限公司,工地的脚手架上悬挂着“质量是安全基础,安全为生产前提”、“作业时戴好安全帽,流汗总比流血好”等横幅。不过,工地入口处安全生产记录宣传栏上,安全生产无事故第几天和安全生产还剩多少天均为空白。

  下午,记者拨通了该工程项目经理朱志斌的电话,他说,上午的事故是个意外,目前公司已经通知伤者家属,会妥善处理此事。

  提醒:安全第一不能忘

  夏日作业,安全不容忽视。连日来,我省各地持续高温,露天高温下作业的人群,身体更易疲惫。因此,工人在户外工作时,要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切忌在太阳下长时间裸晒皮肤;同时采取防晒措施,多喝水,特别是盐开水,随身携带防暑药物。

  在高温作业场所,企业单位要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加强对工人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合理调配工人的作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室外作业,减轻劳动强度。一旦发生中暑,应将病人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用冷毛巾敷在病人的头上和颈部,病情严重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4小时生命大救援 2012-07-04 2621798 2 2012年07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