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今日温州

龙湾:
流动的“民间信访局”

  龙湾报道组 黄秀平

  来到龙湾海滨街道蟾钟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副“构建和谐蟾钟”的红底黑字对联,墙上悬挂着一个“唱和谐”组织奖框。一张大方桌前,几名老人党员时而严肃,时而微笑,正在调解一起交通事故,让人顿生一种乐融融之感。

  “村里的很多难题,都是靠这些老党员参与调解的……”76岁的村民李大伯说。

  半月前发生在海宁路的交通事故,起因是沧宁村村民驾驶小轿车撞伤村民李某,后李某因抢救无效死亡。对于赔偿和手续问题,双方意见存在很大分歧。该村的老人党员先后4次到两个家庭做思想工作。党员老李对死者家属说:“你是有理,可你真要拖下去,也不是办法。再说对方也是诚心来调解的,大家还是商量一下解决的办法吧!如果是赔偿的问题,我们也会做他们的工作,让他们合理赔偿。”接着,他们又做另一家的工作:“这起事故主要责任在你们,对方才50多岁,还是家里的重要劳动力,将心比心,你得体谅人家的想法。再僵持下去除了赔偿还要负刑事责任。斗气伤身伤财,损人一万,自损三千,耗不得啊!”

  双方听后,表示老人们说的在理,很快签订了调解协议。

  “为了成功化解矛盾,忙到夜里10点或12点是常有的事,但只要大家都幸福了平安了,我们这点付出算不了什么!”老人党员们笑着说。

  面对我们的采访,参与调解的老人党员们说:“没什么可宣传的,早习惯了,记不清参与调解多少起纠纷。”

  蟾钟村支书李建光说,我们村正是有了这个流动“民间信访局”,很多民间纠纷和村庄内部矛盾获得短时内部消化。村民对国家方针政策不理解或有异议的,派代表到老人协会办公室咨询投诉,而后由老人党员们梳理意见后,跟村两委主要领导交流,反馈意见后由老人党员们跟村民解释。这一做法畅通了干群沟通渠道,同时也化解了部分村民因为对政策不理解而产生的对村干部的意见和矛盾。

  老人党员们就像一个流动的“民间信访局”,走街串巷,进村入户,夫妻关系不和、邻里因宅基地矛盾、赡养老人问题……他们都主动介入,上户调解。前不久,村里一对80后小夫妻不认真经营家庭,经常吵架闹离婚,老人党员们知道后,多次上门调解,终于使小夫妻和好如初。

  据统计,截至目前,村老人党员“民间信访局”受理的矛盾纠纷案已有400多件,成功调处的有392件,调解成功率为98%。


浙江日报 今日温州 00021 龙湾:
流动的“民间信访局”
2012-06-27 浙江日报2012-06-2700012 2 2012年06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