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每年数十吨硬币,中行普陀山支行员工如何清点——

数钱数到手抽筋

  本报舟山6月13日电

  

  小钞硬币多,是中国银行舟山普陀山支行的一大特色。每年有数十吨的硬币通过这里,重新进入流通领域。这么多硬币,银行员工需要将它们一枚枚清点出。

  今天中午吃过饭,我赶到了这家支行,体验“全国文明单位”的硬币“加工”过程。

  院子里,一名工作人员正拿着一个锅状的器具不停地上下抖动着,另一名工作人员则不时地往器具里倒入硬币。锅状器具的底部是镂空的,密密麻麻的圆圈正适合新版的一角硬币通过,而其余元、角、分币则被留了下来,然后,被倒入旁边的另一个小桶中。

  “我们‘加工’硬币的过程,就是将元、角、分币分开,然后按一定的数量包装、入库。”营业部主任周霞今年30岁出头,在这里工作已经9年了,“平时要上班,我们只能利用休息时间,一起来数硬币。”

  周霞告诉记者,这个锅状的器具,是他们自制的,“通过这样的土办法,能最快地根据硬币大小,将不同种类的硬币分开来。”

  记者带上厚重的手套,坐上小板凳,拿起这个自制的分币器抖了起来。周霞在一旁当助手,不同大小的硬币从她的陶瓷碗中倒入我的分币器,伴随着刺耳的金属撞击声,1角硬币流入了底下的塑料桶。“一袋硬币大概有30公斤,一般情况下,一个中午,我们要数10多袋。”周霞说。

  不过五六分钟时间,还没分掉一袋硬币,我就感觉上肢酸得有些使不上劲了。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抖动硬币时,硬币特有的金属味有些让人受不了。“干这个活,不仅考验手臂的持久力,更要忍受这样的味道。”周霞说,在这里工作的不少员工,都有呼吸道疾病,“都是数硬币留下的职业病。”

  这些硬币来自普陀山寺庙的库房,上面积攒了不少灰尘,有些还发霉、锈蚀。接下来,要去尘。硬币被倒入一个簸箕,像淘米一样晃动,小颗粒的灰尘自然落了下来。

  “发霉、锈蚀的硬币是最麻烦的,我们要拿刷子将它们一枚枚刷干净,在天晴的日子里,将它们铺在地上晒干。”小伙子陈超今年才25岁,来这里工作不到2年,在“数硬币”的时候,总是主动地承担脏活、累活。

  同一类的硬币终于被干净地放在了一起。陈超拎起一袋,拿入里屋的一间小房间,然后,分批将它们倒入硬币包装机。不一会工作,一捆捆被包装好的硬币就自动出来了。

  由于硬币数量太大,在包装过程中,有一些撒落到了地上。为了确保“颗粒归仓”,大家在机器包装完硬币后,都会拿着吸铁石和扫把在地上“扫荡”一遍。

  “每一捆有50枚硬币,每10捆装入一个盒子,盒子用麻绳绑紧,贴上标签。每10个盒子就可以装入一个大的运钞包中,然后入库,最终送出普陀山。”周霞说,装盒、贴标签的工作一般属于心细的女员工。

  “每隔几天,我们就去寺庙收集硬币,每次都会扛下来几百公斤重的硬币。”周霞说,近年来,来普陀山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而他们数硬币的量也逐年增加。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数钱数到手抽筋 2012-06-14 浙江日报2012-06-1400014 2 2012年06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