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莲都枫树湾20万公斤杨梅将开摘,山体突然塌方——

期盼村道早日修通

  本报丽水6月13日电

  

  

  “这两天连续下大雨,村里的机耕路塌方。千余亩杨梅已进入采摘期,如果不能及时修好道路,杨梅运不出,收成就泡汤了……” 丽水莲都区岩泉街道枫树湾行政村山留后自然村村民,给佳友民情工作站打来电话。

  今天,首次加盟主流媒体为民帮忙联盟的央视浙江记者站,派员和本报记者一道赶往现场察看。

  岩泉街道枫树湾村村民余学平告诉记者:“6月7日凌晨5时,对面山上传来一声巨响,通往山留后自然村唯一的村道多处塌方,村民出行受阻……”当时,他看到山上不断有石头滚落,赶紧给山留后自然村的刘尧友打电话。

  刘尧友带着村民跑到现场,只见塌方路段长13米,4米宽的水泥路面悬在半空,坍塌的路基造成车辆无法通行。枫树湾村分布在海拔150至450米的山坡地上,500多村民住在5个自然村。2000年以来,村民们发展杨梅种植,现在面积达2400亩,成为丽水有名的“杨梅示范基地”。

  山留后自然村的70多位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也是杨梅, 300多亩杨梅年产20万公斤,人均收入达4万元。这次坍塌的村道是唯一的运输杨梅通道。村民说,为修这条路,1997年筹集资金20多万元,投工投劳修起这条长800米的机耕路,2008年又筹资12万元硬化路面。

  沿着山路,我们看到基地的杨梅树大多成熟。村民陈晓军告诉记者,他家种的杨梅有500棵,以东魁杨梅为主,去年收入有20多万元。“今年杨梅产量比去年高,本打算下周陆续采摘上市,没想到通往山外的村道突然塌方,成熟的杨梅运不出去,这下可怎么办?” 山留后自然村村民都和陈晓军一样担心。

  “一天要摘5000斤杨梅,我每次只能挑100斤。杨梅运不出去,收入至少减半。”种植大户陈晓伟说。村民刘荛伟担忧:“昨天有人上我家来收购杨梅,12块至14块钱一斤,可看了这塌方的山路,收购商只能摇头。”

  昨天雨刚停,村民们利用难得的晴朗天气抓紧抢修塌方村道。

  “在家的村民都出动抢修村道,能出力的人都在这里了。”忙得满头大汗的村民刘尧友说,“看,老人、妇女都上阵了,大家都希望赶紧把路修好。”

  虽然村民们抢通道路的心情异常迫切,但山留后自然村只有70多个人,无法承担起修路重任。

  刘尧友告诉记者;“事发当天,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查看,表示雨停后加紧抢修,资金问题一定帮助解决,让我们心里也踏实了不少。”

  岩泉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王峰表示,塌方路段维修费用要四五万元,街道已向区农业部门争取部分资金补助,不够部分由街道来承担。目前,街道已组织村民抓紧抢修,按照现在的进度,下周可将塌方路段全面修复,保证村民在运送杨梅高峰期道路畅通。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期盼村道早日修通 2012-06-14 2595713 2 2012年06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