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6年记录100多座古民居

一支钢笔,画出心灵家园

  本报杭州6月13日讯

  通讯员 黄晓燕 黄颖 记者 王婷

  “有一位大学教师,花了6年时间,用钢笔画了100多座古村落古民居。”看了本报前些日子的“走进古村落”系列报道后,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的学生干璐今天致电本报爆料,浙财院校园正在展示各种江南古民居建筑图,这些都是许明老师和他的学生到古村落写生后用钢笔画出的。

  “我只是想用钢笔读懂古村老屋。”我们找到许明的时候,他淡淡地一笑。这位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教于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艺术专业的教师,凭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美”所具有的敏感,花了6年的时间跑遍了江南的古村落,用钢笔画下了100多座古民居建筑。

  “我去过平阳、苍南、嘉兴、遂昌、西塘、南浔、泰顺、缙云、仙都等地上百个古村落,越看越喜欢。”说起古村落,许明也不无遗憾地说,“因为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古民居消失了或者面目全非了。” 许明画的那些古民居建筑,有些在画完不久后就被拆了,有些已经倒塌而不复存在了,留在画面里的古建筑则成了永恒。

  “古民居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它像一本完整的历史教科书,一页页标记着不同地域和时代的符号,又是一部人文和建筑史,记述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聪明和智慧。”许明认为,表面看,古民居建筑是一个封闭的空间,而正是这种自私、封闭的空间里,表达了最真实的情感和内心的全部愿望。他想试图读懂这些养育了我们的老屋,并用一支普通的钢笔把它记录下来。

  在每一幅钢笔画的边上,许明都会配上写生过程中的心情,他称之为写生日记。他的画作《门神》,画的是浙江苍南、平阳一带的古民居屋门的装饰,一只精心雕刻的石凤凰和木门上的的彩绘门神相呼应,他的写生日记就写着:“古人通过这些寓意吉祥的雕刻和绘画,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朴实的情感,而现在见到的实物有很多已被现代文明所覆盖。”在《嘉兴民居小院》中,一个即将被拆迁的普通院落,院中桑树已经枯萎,屋门残余的红漆依然鲜艳,他的写生日记上写着:“它们仿佛在述说着往日的故事。那些被保留下来的沿河古街已渐渐演变成另一个时代的孤儿,因为它所依托的母体文化已不复存在。”

  《暖桥》上是一座建造在小溪上、连通街道和住宅的桥,桥上面安装了可开启的花窗,暖桥还与厨房相通,冬日里主妇淘米洗菜、洗衣汲水,可免受寒风侵袭。写生日记里的感叹是:“一座小小暖桥,让你能感受到古人在建造房屋时的用心良苦。”

  许明不仅自己喜爱古建筑,还经常带着学生到古村落写生。

  他说:“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让大学生能够了解和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古村民居建筑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望年轻人能通过画古村,真实地感受和触摸传统文化。”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一支钢笔,画出心灵家园 2012-06-14 2595111 2 2012年06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