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农民工意外去世,家属捐其器官——

人走了,把爱留下

  本报嵊州6月11日电 “他的器官,给3个人送去生的希望。”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副主任季云松今天告诉记者,昨天下午,在嵊州市打工的农民工李德学,因交通意外去世,家属同意捐出他的一肝两肾,并在杭州顺利完成了移植手术,为3人带去新生。

  “我爸虽然已经没有办法抢救回来了,但如果把他的器官移植到他人身上,不仅能够挽救人家的生命,也能让爸爸的生命得到延续。”李德学的女儿李英伤心地说。

  李英说,她父亲今年45岁,去年底从贵州省纳雍县猪场乡来到嵊州市一家砖窑厂打工。今年5月27日晚8时许,父亲在路上行走时,不幸被一辆摩托车撞伤。

  据嵊州市人民医院ICU副主任钱志贤介绍,李德学送到医院时已陷入昏迷。经检查,他的脑损伤已达重度,颅底出血,颅骨骨折,两肺挫伤,全身软组织挫伤,伤势相当严重。

  “尽管医院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抢救治疗,但因为伤势过重,他一直处于深度昏迷状态。”钱志贤说,6月8日上午,李德学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出现休克、自主呼吸消失等症状,初步诊断为脑死亡。

  “他的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都比较好,你们看是不是可以捐献出去,给他人带去生的希望。”钱志贤将李德学的病情告知其家属时,试着向他们讲述了人体器官捐献事项。

  “如果他能挽救另外3个人的生命,也是做好事。”李德学的妻子杨文秀喃喃地说,丈夫平时就是一个热心人,如果他知道也肯定会同意的。于是,她和家人一致同意捐献李德学的器官。

  省红十字会和省人体器官评估组专家闻讯后,立即赶赴嵊州。经评估,李德学已处于脑死亡状态,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良好,适合器官捐献。

  根据器官捐献法律程序,必须征得全部直系亲属签字同意。李德学有直系亲属7人,包括妻子、两个女儿、儿子以及父母。其中妻子和小女儿都在嵊州打工,二女儿在余姚打工,还有部分亲属在贵州老家。

  时间每延迟一天,人体器官功能变坏可能性就会增加。为此,绍兴市和嵊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分赴李德学的老家和余姚市。到昨天中午,7位亲属均签字确认。

  昨天下午,嵊州市人民医院ICU病区8号病床,李德学躺在病床上一动不动。妻子用粗糙的双手,轻轻抚摸丈夫的脸颊,深情地呼唤丈夫的名字,泪水顺着她那沧桑的脸颊滚落下来。

  15时30分许,李德学被推进手术室实施手术。16点45分,手术完成,李德学的肝和两个肾被以最快速度送到杭州,移植给3个急需的病人。

  李德学捐献器官的善举,感动了不少医护人员和病人。“我曾经是一名器官受助者,也是好心人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正在医院看病的梁斌,动情地对李德学的亲人说,并将一份爱心款塞到杨文秀手中。

  53岁的梁斌说,6年前,他因慢性肾炎演变成了尿毒症,并愈加恶化。半个月后,他等到了符合条件的肾源,并成功进行肾移植手术。现在,他恢复得很好。

  “不过,很多病人等了一辈子也没等到这样的机会,最后只能遗憾地离开,真希望有更多像李德学这样的好心人,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梁斌说。

  据了解,我省自2010年8月启动器官移植以来,李德学是第30例,也是绍兴市和嵊州市的首例。

  ■ 新闻链接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中国已累计开展器官移植8.5万余例,成为数量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器官移植国,当前世界上所有的移植技术几乎都能在中国进行。

  我国每年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约150万人,其中仅有1万至1.5万例病人能做上手术,90%的病人在漫长等待中死亡。而全国每年约890万人死亡,其中约360万人符合器官捐献标准。每年还有6万至9万人死于交通意外事故。如果其中1/10的人愿意捐献器官,就能缓解当前器官来源紧张的问题,就能延续更多人的生命。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人走了,把爱留下 2012-06-12 2592110 2 2012年06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