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省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八面风

船头热议党代会

本报普陀6月7日电
记者 郑全庆 区委报道组 孟阿荣
今天早上9点半,舟山市普陀区虾峙岛沙峧经济合作社的码头上,不时传来欢声笑语。一场特别的党课,正在渔船“浙普渔23168”上进行着。
雨过天晴,海风徐徐,让人倍感清爽。靠泊的渔船在海边排起长蛇阵。“浙普渔23168”的船头上,几面彩旗迎风招展。
船舷上,坐着十几位沙峧渔民。他们有的三四十岁,有的已经满头华发。今天,他们放下渔具,当起了学生。听普陀区宣讲团老师唐静敏讲党课。
“阿拉舟山是个好地方啊,地理位置很重要,还有深水港,这就是设立新区的原因。”唐老师说,舟山将会跟上海、宁波互动发展,前途非常美好。
“阿拉这里以后会怎么样?”
“虾峙一直是渔业重镇,而且前面就是深水航道。”唐老师侧身指指身后的大海,“根据规划,虾峙要成为远洋渔业基地和临港工业基地,渔业要向远海发展。”
他话音刚落,年轻的船老大刘信波率先打开话匣子:“现在捕鱼不好捕哦,油价高,人工成本高,贷款也不好贷。要不是国家的柴油补贴,肯定是要亏的。”
这个壮实的渔民有些激动,这些年来,近海渔业资源减少已严重影响了生产,原来只需要一种网就能捕很多鱼,现在却要不停地换网才行。
“阿拉很早就去远海了。”62岁的老党员陈国接过话茬。他说,去太平洋的钓鱿船,虾峙在十几年前就有。现在,仅沙峧合作社就有27条远洋渔船,近海渔船只有8条。
陈国的两个儿子共有3条钓鱿船,每条船一年捕捞300多吨鱿鱼。旁边的庄敦扬插话,“他儿子收入老高的嘞!我们这里船上打工的,一年五六万元,上十万元,船老大十几万元、几十万元很多嘞。”陈师傅听了,露出自豪的笑

浙江日报 省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八面风 00008 船头热议党代会 2012-06-08 2588185 2 2012年06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