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治,夯实和谐基石
——党代表共话“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本报记者 朱海兵
【代表名片】
叶兰花 衢州市柯城区兴华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调解主任
朱雅仙 杭州市下城区灯芯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张文杰 奉化市委书记
单 坚 仙居县委书记
徐爱华 舟山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
社会关系更协调
张文杰:在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根本、最关键的,是要把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落到实处。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社会公平的新要求、对公共安全的新愿望,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使群众利益得到充分保障、群众意愿得到充分尊重、群众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保持社会管理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协调各种社会关系,确保社会和谐。
朱雅仙:应该按照报告说的那样,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加强管理和指导,鼓励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像我所在的灯芯巷社区现在推出的“服务一条街”,包括音乐艺术服务中心、图书馆、爱心慈善超市、电子阅览室、女儿家居家养老中心和应急服务热线等10多个公益服务项目,大都有社会组织参与,并在社区为民服务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叶兰花:报告中提到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使我们这些基层调解工作人员深受鼓舞。我做了10多年的基层调解工作,明显感觉现在的矛盾纠纷“触点”在增多、“燃点”在降低,如果处理不及时、不妥当,就容易演化为群体性事件。这些年,我所在的兴华社区,就是通过热线电话、社区QQ群、社区微博等,在居民中建立了更加便捷的信息服务网络,实现居民需求与社区服务的全面有效对接,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高效、快捷的服务。
社会行为更规范
单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实现由防范、控制型向人性化、服务型的理念转变,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更加注重发挥社会各方的协同作用,更加注重拓宽群众参与的渠道路径,在体制机制创新中锻造更加适应时代需求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仙居目前全县20个乡镇、街道都已建立便民服务中心、综治工作中心和安全监管中心,这三个中心就是通过整合与基层群众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政资源,搭建基层服务新平台,以更全面、高效地服务群众。
张文杰:实践证明,社会管理,是治理,更是服务。奉化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就是通过服务和维权关口前移,确保劳动关系矛盾隐患风险的早发现、早介入,控制和解决在萌芽状态,从而实现“救火型”向“防火型”的转变,促使新老奉化人更加和谐、友善地相处。
徐爱华:我省司法行政系统从2009年7月在全国率先开始创建、今年底将基本覆盖全省的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也体现了服务为先的新理念。它通过拓展和延伸司法行政职能,集法律服务和化解社会矛盾功能于一体,通过公益、专业、便民的服务,引导群众从“有事找政府”向“有事找法律”转变,从而成为困难群众的“保护伞”、社会稳定的“减压阀”、服务群众的“法律超市”。
社会秩序更良好
单坚:现代社会管理必须依靠法治,良好社会秩序的营造一刻也离不开规则。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带头强化法治理念,学会用法治的思维管理社会事务,用善治的方法处理社会问题,强化和完善解决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的法治机制,使法治成为解决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的制度化手段,实现社会管理由“运动式”推进向法治化、长效性管理转变,从而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徐爱华:我从事法律援助工作10多年,接触特别多的是农民工,而农民工遇到的各种问题,大都与法律有关。舟山市法律援助中心目前设有法律援助周转金,给因缺钱难以坚持维权的农民工带来一些希望,但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朱雅仙:“小政府、大社会、大社区”赋予社区更多的权利和职能,但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也使社区管理的难度日益增大。杭州推行的律师进社区等做法,就是通过为百姓提供法律服务,提高社区干部、居民的法律素质,从而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保障社区秩序安定,促进整个城市的和谐稳定。
【专家建言】
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应加快社会管理方式改革,把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的单项管理和服务整合在一起,推动管理方式从“分散”向“综合”升级;加快社会管理主体改革,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积极培育基层自治,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壮大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让非政府、非市场的力量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推动管理主体从“单元”向“多元”升级;加快社会管理职能改革,构建就业、就学、就医、养老和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管理职能从“重管理”向“重服务”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