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

直击高考首日——

那些为考生鼓掌的人

  本报杭州6月7日讯

  记者 王婷 董颖 通讯员 芦恩伟

  今天早上6点,6岁的瑞儿就在催促声中起床了,她将和爸爸妈妈一起,为高考的姐姐送考。

  “姐姐,考出好成绩!姐姐,你加油!”虽然瑞儿并不了解这场考试的意义,但她从全家人的重视程度中也体会到了什么,一开口就是“加油”。

  就这样,瑞儿跟着爸爸妈妈把姐姐送进了杭州高级中学的2012高考考场,她也成为今年杭州高考送考者中最小的人。

  今天,高考第一天。我省31.58万考生在亲朋好友关注的目光中走进了考场。在社会方方面面的保驾护航下,我省338个考点的考生秩序井然地度过了第一天。

  护考人

  “10年了,每年都送考生,以后还会继续送。”出租车司机黄飞华已连续10年放弃高考期间的出租车生意不做,义务为高考学子开爱心助考车。今天早晨,他6点不到就候在了杭高门口待命。

  “有一次高考,我一对一接送了一位职高生赴考,后来他考上了重点大学,第一个报喜电话居然是打给我的。”黄师傅说起这事依然难掩兴奋,他还记得开车送那名学生去大学报到时,自己准备了一个笔记本并在扉页上写了“多献爱心,回报社会”几个字,送给那孩子。

  同样,早晨6点不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戚家超就从下沙出发赶往几公里外的学军中学,他和同学们都穿着志愿者的红马甲,背着一个满满当当的书包,里面装满了橡皮、铅笔等文具,还有雨伞、扇子等小物品。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作为参加过高考的过来人,我们现在还能回忆起当时的紧张与不安。我们在校门口免费提供给考生一些文具物品,虽然帮不上太多的忙,也是一点心意。” 戚家超说,他和同学分为19支小分队,已奔赴省内11个县市为考生志愿服务。

  在学军中学门口,杭州交通91.8主持人于虎的车队凌晨3点就过来待命了。另一边,是省红十字会的志愿者在维护秩序,“我们分了好几个小队到不同的考点,发放矿泉水、风油精等,提供不时之需。不光针对学生,也针对家长。有时候,家长比孩子更紧张呢。”志愿服务队队长叶卫兵说,他们带来了35箱水,到考生进场为止已送出了25箱。

  在杭二中校门口,已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物理系的阿轩也在送考人群中,“其实学了12年不能参加高考挺遗憾的,刚好借着今天给同学加油的机会稍微弥补一下这种遗憾。”另一位送考者小倪也显得很特别,“我是高二学生,今天是来为学长们加油打气的,也可以提前感受一下高考的气氛。”

  陪考人

  9点整,“铃铃铃……”考试的铃声准时响起,等候在门外的家长们才开始放松下来。原本还紧紧贴着学校铁门,仿佛这样就能与孩子无限接近的家长们,有的散去了,有的三五成群躲到树阴下聊起天来。

  瞅准这个空当,一个个派送小广告的人员挨个散发着他们手里的小广告。大半都是关于留学与语言培训机构的。

  “去年我发宣传单的时候,家长还不太愿意要,但今年有的家长甚至主动过来要。”已在校门口发了3年广告单的晓妮说,没有一个家长不想望子成龙的,多一些选择他们总是乐意见到的。近些年,选择留学这条路的学生不在少数,出国留学人员保持了年均20%的增长。

  3年前从杭高毕业的陈依淼也在陪考的人群中,“我有好多出国读书的学弟学妹都赶来了,我们一起为考生加油鼓劲。” 陈依淼从高二开始就一边准备出国留学,一边准备高考,最后她选择去美国读书,这次恰逢大学放暑期,她是特意赶回母校为学弟学妹们加油来了。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好,送孩子出国深造已成为了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我身边朋友的孩子80%都在国外或者准备出国。”一位家长说道。毋庸置疑,高考已不再是学子们唯一的升学之路,留学等其他途径已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接受。

  鼓掌人

  上午11点35分,结束了第一场考试的考生陆陆续续走出了考场。

  “怎么样?”“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等待的人群迅速围拢过去。

  “作文题目是自拟的,题很开放,给了一段材料,根据素材自己选择角度。”艮山中学的考生宋振福很坦然地说,“我感觉题目很有辩证思想,可以有多重发挥,感觉难度不大。”

  据了解,今年的高考题目大致是:女作家刘继荣写过一篇文章,说她女儿在班级里成绩中等,有一次班上老师请大家填写谁是自己最欣赏的人,大家都填了她女儿的名字,原因是女儿乐观、幽默、好相处。妈妈开玩笑说你都可以当英雄了,女儿回答说,我更希望做一个为英雄鼓掌的人。作家妈妈很有感想,写了一篇博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对这篇博文网友有三种评论——一种是肯定: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也想做这种人。二是质疑:如果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三是觉得两种说法都对: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可讲故事,抒发情感,也可发议论。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这是个话题作文,我感觉说的就是关于你想做英雄呢,还是做路边鼓掌的人。”浙大附中的女生小陈说,这博客她曾在网上看到过,所以并不陌生,感觉不错。而且,平时老师也对话题作文有训练,不难写。

  有意思的是,在我们的随机采访中,有近四分之一的考生都在作文中写到了吴斌的事迹。 “我对做鼓掌的人也是持肯定态度的,我的作文主要写了平凡中的伟大,因为不可能人人都是红花,总要有人当绿叶,我很喜欢这个题目。”杭十四中的小邵同学说,她写了一篇议论文,就是用吴斌的事迹举例。她认为,即使吴斌没有出现这样的意外,仍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因为他做好了生命中每一件平凡的事。

  “从内容看,作文命题符合学生实际,考生有话可说,都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感触,‘鼓掌’可实可虚,实质是人生的理想、价值、生活态度、思想情绪的外显,确定为何鼓掌、鼓掌的意义等是审题和写作的关键。” 杭高张老师知道这个作文题目后表示,这样的作文题很容易拉开分数距离,思想深刻,有内蕴的文章容易拿到高分。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4 那些为考生鼓掌的人 2012-06-08 2587939 2 2012年06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