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群文
炫响东海
本报记者 王益敏 吴孟婕 县委报道组 杨岱斌 何飚翁
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东巡江南,在县郧(今镇海沿海)向东望大海,见浩瀚东海中缥缈“青螺”,颇有仙山幻觉。次年,秦始皇即派遣方士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入海求长生不老药。
秦始皇眼中的“仙山”,正是如今的舟山岱山,因当时名为“蓬莱”,故得到了“蓬莱仙岛”【1】的美誉。千百年来,岱山犹如东海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凭借丰富的旅游、渔业资源,养育着世世代代淳朴的岛民。
如今,带着文化的眼光走进岱山,发现这片土地上的人,握惯锄头、长满老茧的双手,也能握着鼓槌、敲出欢快的节奏;穿行田间、粘着泥土的双脚,依然能踩着鼓点、跳出欢快的舞步……
“仙山”依旧在。难道,真有了“长生不老”之道?
快乐的奥秘,在文化
一袭酒红色镶金边燕尾服,手持火红两米见方大旗,一挥,眼前的队形为之一变,再一挥,又一变……那架势,还以为是古时的军队在演练阵法。有所不同的是,“将领”挥旗的频率和着音乐的节拍,他麾下的“士兵”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渔嫂,她们手里拿的既非克敌制胜的武器也非日夜相伴的渔网,而是一只声音清脆的腰鼓。
回头再看这位身形挺拔的指挥者,面容清瘦,精神矍铄,一杆大旗在他手里被舞得呼啸生风,腰鼓队在他的指挥下灵活变换,宛若一条长龙蓄势待发。他是岱山“种文化”辅导员姚余兴。要不是那满头银发,你能相信他已近八十高龄了吗?
像姚余兴这样的文化能人,在岱山还有很多。比如擅长柔力球的刘云霞,教太极拳的任才良、广场舞跳得最好的郑晴启,都在各自的领域独树一帜,远近闻名。
他们又是文化热心人。在他们的影响、带动和辅导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文化活动中来,仿佛一颗颗充满生命力的文化“种子”,在哪里播种,就在哪里繁衍出漫山遍野的文化之花。
千百年来,这座被称为“东海蓬莱”的小岛靠着优厚的旅游、渔业资源而闻名于世。如今,这里又因为一个通俗贴切、浸润着泥土气息的词语——“种文化”,而被关注,被效仿,被赞美。
当朝阳初上或夜幕降临,广场上、公园里,你都可以看到许多文艺爱好者活动的身影。每隔两三天,年过半百的王嘉定总会抛下自己的生意,带上100多个自制的木偶,在岱山县中心文化广场表演木偶戏,每次演出还没开始,“粉丝”就早早地占好了座;广场舞老师郑晴启去买菜,常常被菜贩们接二连三地“拦下”:别着急买菜,来来来,先教几个动作!”
从2008年开始,以姚余兴、王嘉定、郑晴启为代表的55名“种文化”辅导员几乎每天都奔波于岛上的各个社区和乡村,为群众带去草根的文艺表演,由此而产生的成就感,是他们最大的收获和回报。“我现在最担心的,是他们因为我年纪太大,不要我了。” 姚余兴一脸认真地对记者说。
而在岱西镇前岸村,通过旧村改造、盘活闲置空地,建起了一个健身休闲广场。由于广场位置靠近船舶工业区,每天晚上6点到9点的这段时间,广场卡拉OK点唱总会被周边居民及外来员工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围。歌声穿越人群,把快乐带到了很远的地方,这,或许才是文化艺术的真正意义。
文化的意义,在分享
听过管弦乐曲《金蛇狂舞》【2】吗?那热烈欢腾、昂扬激奋的旋律,常常被用作民间庆典活动的背景音乐。但,如果说有一群农民用普通农具也能合奏出一曲《金蛇狂舞》,你信吗?
岱山高亭镇石马岙社区就有那么一支“原生态”乐队。这本是一群土生土长的农民,干了一辈子农活,从来不曾与音乐打过交道,但现在,他们坐在居委会门前的空地上,手中的“乐器”已“蓄势待发”:弹棉花的棉花弓是大提琴,几个水桶倒扣着就是架子鼓,簸箕里放上豆子可以当沙锤用,十几只大小不一的碗往桌子上一码就是扬琴……若不是亲眼看见,实在难以想象,来源于劳动的智慧能与艺术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乐队队长说,这支乐队的雏形,是他们学着电视上的架势,用农具“敲打”出来的。虽属自娱自乐,却也是文化意识萌芽的苗头。很快,他们的尝试得到了来自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的关心,镇里和县里都相继派来专业音乐老师,从音符的识别、节拍的掌握到“乐器”的选择、团队的配合,都给予悉心指导。一段时间下来,“乡之音”乐队开始出名了。“虽从乡镇起步,我们的目标可是央视的《星光大道》!”队员们信心满满。
“种文化”需要有好的土壤、好的阵地。近年来,岱山县政府不仅积极打造“种文化”志愿者队伍,同时,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相继建成了县文化广场、新区广场、仙洲公园、中国海坛等文化设施,并积极打造“一乡一品”【3】,形成了“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村”的文化建设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岱山县培育文化志愿者,不仅“就地取才”,还结合了“引”、“送”等多种方法,切实提高“播种人”的业务素质。“引”,是把各地名师请来岱山为辅导员培训辅导;“送”,就是把“种文化”辅导员送到省、市进行培训。当然,也有像姚余兴带出的枫树社区渔嫂腰鼓队一样,“种文化”辅导员每到一个村或社区,通过一段时间的“传帮带”,一支像模像样的文艺团队就形成了。
今天,在一座座崭新、躁动的城市里,人们一再追问,“文化与大众的距离有多远?”而在岱山,群众文化的平衡感、和谐感贯穿于每一个角落。不仅如此,未来,岱山县将每年举办3-5次全县性大型文化活动、体育赛事,如中国海洋文化节【4】、海洋体育运动会等,让文化志愿者们在更大更美的舞台上进行“汇报演出”。
别惊讶,要想让文化发挥效用,就得投入足够的时间和人力。因为文化本来就来自民间,是“活”的,是“大众”的,也是可“普及”和“共享”的——有什么样的老百姓,就有什么样的文化,这一点,在岱山得到了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