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南浔外来工举行“家庭会议”——

第二故乡 携手扮靓

  本报南浔6月5日电

  

  

  今天上午10时,在湖州南浔区永吉木业公司地板车间,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庭会议”正在举行。

  木架铺成简易长凳,9个人围坐一圈。“省党代会就要召开,今天我们一家人谈谈工作和生活,也为第二故乡发展献计。”这个家庭的“家长”李才君致开场白,参加会议的是3号家庭的员工。

  新居民家庭,是南浔区外来人员开展自我管理和服务的新模式,在各村外来人员集中区域和人数较多的企业,以每15人左右组建成一个“新居民家庭”,开展网格化管理。每个“家庭”设有家庭理事会,推选一人作为“家长”,还设有指导员、纪检员和生活员,实行“家庭”成员自我管理,使外来工更好地融入第二故乡。

  大家庭里说心愿

  在永吉木业,300余新居民被分为34个“家庭”,家庭成员互帮互助。

  来自福建三明的李波首先发言:“在浙江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能享受免费教育政策。下学期,我想把儿子带过来读书,希望家长帮我联系学校。”

  李波孤身一人在外打拼,很想把家人接来团聚,朝夕相处的李才君了解他的心思:“外来工子女也免学杂费,免收课本费和作业本费,把孩子带来挺好的。”

  李才君是湖南衡阳人,5年前来浙江,如今已是压贴车间的技术骨干。因为工作出色,他被选为3号家庭“家长”。作为一名党员,他在工作和生活上不忘对“家人”言传身教,对发展新党员也特别上心。

  安徽人李庭刚来南浔一个多月。他说:“谢谢刘师傅的关心,你就像亲大哥。现在,我安心在南浔工作、生活了。”李庭刚来时,因为感到孤独,想跟朋友去苏州打工。同事刘志华发现后,隔三岔五找他聊天,帮他找房子、搬家具、过生日,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面对感谢,刘志华不好意思地说:“一家人就该互爱互助,应该的。”

  “我到这里已经4年了,至今还是单身,接触女孩子的机会比较少……”江苏徐州人朱盼的一番话,让在场的人笑了起来。“会后我就把你的意见传递上去,请企业多搞一些联谊活动,争取让你在南浔安个小家。”李才君许诺道。

  “过去,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现在,不仅要进一家门,更要常常来串门。”李才君的话,形象地介绍了“新居民家庭”的服务模式。

  为第二故乡献一计

  “可以把古镇旅游和参观企业结合起来”、“城乡公交虽然开通了,但班次偏少”、“城区太拥堵,停车位有待扩充”……在隔壁,另一个“家庭”正围绕“我为第二故乡献一计”的主题,热火朝天地讨论着。

  “南浔要进一步提升文化基础设施,希望以后买书、看戏有更多选择。”5年前,来自江西的张丽娜初来南浔,还只是一个小姑娘,现在买了房、成了家,有了物质基础,她已开始追求精神富有。

  江苏吴江人张娴说:“我迫切希望由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建统一的公寓,既美观,又有完善的配套设施,让我们有回家的感觉,在第二故乡过得更加幸福和自信。”话音未落,就响起一片掌声。

  永吉木业公司党支部书记顾林跃说,员工安心,归功于“新居民家庭”服务模式,大家的凝聚力、归属感日益增加。

  今年48岁的朱全兵来自安徽,从一个普通工人成为质监部门主管,被选为15号家庭的学习委员。去年4月,由他为主研发的纳米晶砂面地板项目,获得中国地板行业科技创新一等奖。他说:“通过‘新居民家庭’,我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据统计,南浔区已组建“新居民家庭”302个,设立了23个村级“新居民服务驿站”和225个党员中心户服务点,组建115个以学习、维权、休闲、健康、创业为主题的新居民服务圈,为外来工提供专业化服务。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第二故乡 携手扮靓 2012-06-06 2583440 2 2012年06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