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浙江海洋·港航志

黄金海岸线 交通新坐标

  许宁波一个“国际强港”的未来

  文 张晨

  走进宁波,随处可见“打造国际强港”的宣传标语,仿佛在宣示着这座千年港城向上跃升的走向。从“以港兴市”到“港通天下”,港口成为宁波城市发展的一个深刻标记。它是一段历史,讲述着这座城市在海风浸润中繁华起来的旧时光。它是一条纽带,连接着“中国制造”和“海外制造”互通有无、贸易往来。

  一直以来,区位交通的便捷是宁波发展的特色,也是优势。而这其中港口绝对是这个浙东交通枢纽形成的龙头所在。当浙江省迎来海洋经济的美好时代,蓝色,成为宁波嵌入城市发展的底色。“宁波港,从区域交通的重要载体转变为地方经济的核心组成”,宁波市交通委主任劳可军作为这一系列工作的推动者,感慨万千:“这是机遇,更是责任。”

  潮起东海,梦圆强港。在“国际强港”的使命召唤下,宁波港口的能级越来越大,装卸货物的效率越来越高,港口的功能越来越多元化……不断刷新的指标、不断累积的实力,让宁波在海洋经济的答卷上,开始书写新的精彩。角逐新蓝海,浙江有宁波!

  宁波最大的空间就是海洋,最大的引擎就是海洋经济。就港口而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已明确把宁波-舟山港临近区域列为战略核心区,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区域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地。这是宁波在海洋经济发展大势中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

  我们要借力建设大枢纽,乘建设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的东风,建成一批基础设施,完善一批中长期规划;要借势发展大物流,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交通运输港向贸易物流港的转变;要借机推进大开放,深化改革,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创建国家自由贸易先行试验区。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国际强港建设,形成科学、开放、有序、高效的发展环境,不断增强港口开发的软实力。

  ——宁波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主任、党工委书记 劳可军

  【决策者说】

黄金海岸线 交通新坐标

  翻看浙江省地图,大东海与陆地相遇,吻合出了一条绵延曲折的海岸线,而宁波地域的轮廓弧线正是这海岸线中的一段。弧线之下,蕴涵着“波平港深流顺风浪小”的自然能量,港口的建设在这里成为可能并具备了先天优势。放眼周边,向外是直接面向东亚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向内则通过公路、铁路,沿海、沿江通道,直接覆盖整个华东地区及内陆地区。内外结合,宁波无疑是中国沿海向全球主要港口远洋运输辐射的理想集散地。

  其实,早在唐朝时,宁波便是与日本、新罗及东南亚一些地区通商的主要港口,是闻名中外的商埠。16世纪中叶,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兴起,宁波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港口之一。“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港口作为宁波城市发展的龙头和助推器,推动着这座千年古城走向海洋、走向世界。这段蓝色弧线,赋予了宁波面朝大海的宽阔海景,更成为宁波经济发展的黄金海岸。

  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间,宁波港通过基础建设、资源整合,从一个地方小港跃升为拥有多个港区的世界大港,舞台越来越大,视野越来越广。百里黄金海岸线上,拥有309座生产性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大型深水泊位85座,形成了大、中、小泊位配套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泊位群。深水岸线后方陆域宽阔,对发展港口堆存、仓储和滨海工业等也极为有利,于是这里也成为中国大陆主要的集装箱、矿石、原油、液体化工,华东地区主要的煤炭、粮食等散杂货中转和储存基地。

  沿着这段蓝色弧线,甬江港区、镇海港区、北仑港区、大榭港区……一个个分布在宁波海岸线上的港区,似颗颗珍珠,让这段弧线不断散发出加速经济发展的光彩。宁波市各届各级政府看到了港口发展的未来不可估量,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不断为港口的发展注入政策保障的力量。据宁波市交通委主任劳可军介绍,刚刚过去的5年,宁波在港口发展上再获史无前例的突破。这是宁波港口历史上基本建设投入最大的5年,也是综合经济实力提高最显著的5年,更是国际国内地位提升最明显的5年。

  5年间,宁波港累计投入100多亿元用于港口建设,集装箱、矿石、石化、煤炭、件杂货运输“五大体系”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国际航运枢纽港地位继续巩固。其间,宁波港平均每年有2至3个集装箱泊位投产,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集装箱运输服务体系。特别是北仑穿山港区中宅码头、大榭港区实华二期45万吨原油码头等项目的建成,标志着宁波的港口服务能级进一步提升。

  目前宁波港拥有集装箱航线233条,其中远洋干线118条,近洋支线63条,内支线20条,内贸线32条。强劲的实力支撑,让宁波即便身处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和欧债危机之下,依然实现了港口生产的新高。宁波港口2011年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4.33亿吨,同比增长5.2%;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51.2万TEU,同比增长11.6%,继续位于全球第六位。不得不说,宁波为我省国家级海洋经济示范区的启程,刻下了一个精彩的坐标。

以港兴发展 资源优配置

  在宁波港北仑第二集装箱码头分公司的策划操控中心,数十台电脑的屏幕上显示着码头作业的不同场景。从统筹安排泊位到引导船只靠岸,从监控吊具工作到集装箱堆位,工作人员只需鼠标点点,对讲机传话,就可以对数十万平方米的码头、堆场进行远程操作实时监控,促进了集装箱装卸效率的大幅提升。而这背后是生产过程与设备可视化管理系统、智能闸口、GPS系统、EDI系统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以科技研发、自主创新支撑港口发展的理念坚持。

  科技创新是港口创新的最强音,也是“智慧宁波”建设的深刻体现。如今,码头上不再有“绳索”拉货、“脚夫”挑担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光缆”、“吊机”。像宁波港铁矿码头,抓斗一次就能抓起30吨铁矿,一条20万吨级的矿船2天就能卸完。据世界最大的班轮公司“马士基航运”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在“天天马士基”所有航线挂靠的全球10个港口之中,宁波港在泊效率名列第一位。

  宁波的经济实力在港口的发展壮大中,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港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据测算,宁波港口每增加一个集装箱,它直接对GDP的贡献是6000元人民币,港口对地方就业的拉动,每1个港口装卸岗位对应7个港口有关的就业岗位。宁波港的发展还带动了石化、造船、造纸、电力、钢铁等一批临港大工业,为服务区域经济、推进港城建设注入了活力。

  作为全国第五个、浙江省唯一的保税港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将在“十二五”期间,被打造成为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的核心功能区,以国际采购配送为龙头的贸易新方式在这里强势崛起。此外,梅山保税港区的石化、有色金属市场年交易额可达120亿元。除了梅山,镇海、北仑等地的临港物流园区也在加快建设。宁波正积极推进海港与空港、陆港、物流园区的联动发展,不断提升集运、转运和增值服务能力。而随着“海铁联运”功能的提升,宁波将真正成为长三角和中西部地区的“黄金出海口”。

  实践经验证明,港口的发展成熟与否,取决于能否对港口资源进行有效配置、高效利用。对于宁波来说,打造国际港口资源配置中心是海洋经济的命题,亦是港口发展的拐点。去年11月11日,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开业,它的目标直指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定价中心。它以能源、金属、化工、矿产品、农林产品等五大品种为特色,争取用五年时间来实现功能完备、交易便捷、市场认可度高、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目标。目前,交易所已成功招募全部50家创始交易商,有近200家企业意向近期入市交易。宁波,为它的蓝色经济又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立国际强港 风起再云涌

  诚然,宁波当前是国内深水泊位最多、超大型巨轮进出最多的港口,即便全球最大集装箱船(载箱量18000标箱)来此停靠也毫无问题。但这只是能级的叠加,是谋求质变的积淀。目光长远的他们,已经开始布局一条“国际强港”的光辉之路。恰如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济师童孟达所言:“大有极限,强无止境。”

  按照“加快打造国际强港”的战略部署,宁波将以建设浙江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为统领,以港口物流业为基础,以加快港口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为切入,全面推进“十大工程”建设,由注重规模扩张向规模、质量、生态效益并重发展转型,逐步实现从大港向强港的转变,由港强带动港口经济强、港口城市强,实现港城良性互动发展,促进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

  2011年11月,全国首家以海洋产业为投资方向的宁波海洋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宁波正式挂牌成立,基金总规模100亿元,以临港工业及工业集群、港口服务业、海运业、滨海旅游业等为主要投资领域,为宁波在“十二五”期间超千亿元的项目总投资埋下伏笔。此外,航运物流保险也有望“破题”,由宁波港与上海港集团、中国人保合作组建的航运保险法人机构正在积极筹建,宁波航运金融的“短板”在不断变长。

  与此同时,港口扩能工程、港口畅通工程、腹地拓展工程等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仍是宁波港口的工作重点。象山港大桥及接线、穿山疏港高速公路、镇海港区疏港专用公路、北仑滨海快速路等项目的相继完成,将为物流港的建设增加通达便利的砝码。此外,宁波还通过集卡“油改气”、龙门吊“油改电”、船舶接岸电等节能项目,实现港口的节能集约发展,积极实践科学发展的理念,国际强港的建设火力全开。

  随着开放重点区域的先行先试,大宗商品平台“百花齐放”、物流港建设全面提速、航运金融“短板”的弥补等各项工作积极推进,2011年底,“强港工程”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一个“强港”的模样也初露端倪。“与其说,海洋经济国家战略的东风劲吹,给宁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不如说它对于自身以“国际强港”的要求,为海洋经济的全面铺开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正能量。”谈及“国际强港”的未来,宁波市交通委主任劳可军信心满满。

  如今漫步宁波街头,快速发展的城市步伐让我们每一天都看到一个崭新的宁波,然而还是会有不变的“特色”,比如那一阵阵海风拂面,这是港城宁波的“热情礼节”。因为宁波,它早已与海洋结下了深厚的缘分,深到连空气里都会夹杂着一丝海水的味道。而“国际强港”的建设,无疑让这座城市与海的关系更加亲密无间,吹过五大洋的海风,将塑造出一个更加开放大气、勇立潮头的港城。


浙江日报 浙江海洋·港航志 00007 黄金海岸线 交通新坐标 2012-06-06 浙江日报2012-06-0600007;浙江日报2012-06-0600006;浙江日报2012-06-0600013;浙江日报2012-06-0600018;浙江日报2012-06-0600016;浙江日报2012-06-0600017;浙江日报2012-06-0600019;浙江日报2012-06-0600022 2 2012年06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