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专版

全面推进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 服务浙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培养造就更多更好的现代新型农民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在省农办、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审时度势,凭借完整的办学系统、丰富的教学资源、良好的远程教学平台等诸多优势,努力实施“两大推进”发展战略,即在原来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基础上,向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推进;在原来以城市居民为主要教育对象的基础上,向广阔农村、广大农民推进。

  在实施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的基础上,学校于2007年全面启动“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目前,全省试点单位62所,共开设园艺技术、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畜牧兽医、农村信息管理和观光农业等11个专业。截至2011年底,全省共招收农民大学生2.4万人,累计毕业7356人。

举办创业论坛 农民致富前景好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5月30日,浙江电大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首届农民大学生论坛。

  论坛以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为背景,集中展示五年来全省电大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所取得的显著成果,大力宣传农民大学生学习知识、自主创业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典型事迹,努力探索培养我省农村转型发展所需的现代新型农民的办学模式,促进农民大学生学以致用、创业致富,为加快我省新农村建设作出新贡献。

  农民是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全面提升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就业创业能力和文明素养,才能加快推进我省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2007年以来,浙江电大依托完整的办学系统和远程教学平台,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丰富教学形式,培养了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在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举办以“求知、创业、致富”为主题的农民大学生论坛,交流研讨现代农民培育问题,激励农民大学生投身现代农业、服务新农村建设,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电大帮我圆了大学梦、创业梦、精品梦,让我有能力带领更多群众实现共同富裕。”浙江电大首届“十佳农民大学生”之一的葛凌腾在论坛上激情演讲,道出了电大学习给事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带来的不竭动力。

  五年来,全省电大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涌现出诸多优秀农民大学生典型,成为各地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和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如葡萄大王葛凌腾、白茶师傅林小伟、全能型的民间果树专家黄金道、宝塔山村的“猪倌”熊先明等。论坛表彰的“十佳农民大学生”就是这些优秀典型的代表。该项目的实施,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了专业实践技能,提高了文明素养。

  论坛还对浙江电大首届农民大学生创业方案设计大赛进行了颁奖。据悉,湖州电大选送的《湖羊生态养殖创业项目》等9个方案从23 个创业方案中脱颖而出,分获一二三等奖。获奖的创业设计方案涉及种养、加工、服务等诸多领域,表现出了与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结合紧密、项目产业优势突出、创意新颖度大、操作可行性高、团队配备科学等显著特点,得到了评审专家组的一致肯定和赞誉。该竞赛深化了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内涵,是对农民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发挥自身实践技能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农民大学生学习效果的一次考评,是培养农民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新载体。

  同时,围绕我省“十二五”规划,就“农民大学生如何学有所成、创业致富”,“农民大学生如何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头雁’”,“政府、学校如何为农民大学生学习、创业、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政策、技术、智力等方面的支持”等内容,长期从事和研究“三农”问题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基层电大的同志和农民大学生代表一起讨论交流,碰撞思想的火花,对我省的农村人才培养及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今后,浙江电大将紧紧围绕我省“十二五”时期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农村现有成人教育资源和社区教育资源,创新办学机制,不断开发适应地方人才培养需求的专业和教育项目,促进现代远程教育与农村社区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农民素质培训、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的有机融合。把电大教育向农村、向社区、向企业和生产一线推进,开辟现代远程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领域,为我省建设农业现代化、推进城乡一体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延伸办学网络 农民上学便利多

  “积极参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电大义不容辞的责任。浙江电大遍布全省城乡的办学网络和现代化的分布式教学系统,由于其强大的覆盖能力和发达的教学触角,特别适合开展农村和农民教育,为提高农民素质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浙江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主任方志刚说。

  为更好地为农村培养“两创”实用人才和提高农民素质,浙江电大以开放的理念和战略的眼光,立足浙江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不断提升电大服务学习型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将办学系统向基层、乡镇和大型企业延伸。

  农民大学生包金亮自1992年从磐安县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因种种原因没能继续上大学。他在创业路上不断感受到知识的匮乏和重要,千方百计探寻学习机会,如到全国各地取经、参加各种培训班等,甚至曾报名参加华中农业大学农业专业的全日制学习,最终由于无法处理创业和学习的矛盾,“大学梦”再次与他失之交臂。2010年,磐安电大成为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试点单位,并联合磐安县政府推出优惠政策招收农民大学生,包金亮立马把握住了机会,成为了农村行政管理专业的一名学员。“该专业课程涵盖了我创业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几乎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包金亮边学边用,分外欣喜。

  浙江电大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山区海岛”的办学方针,凭借其30多年的基层办学经验、遍布全省各市县的办学网络和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系统为主的办学特色,为农民在家门口上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同时,浙江电大还以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依托建立电大乡镇工作站,逐步构建农村社区教育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的农村成人高等教育体系和实用技术培训体系。依托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一方面充分发挥了社区教育中心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有利于招生和教学的组织,通过送教上门方便农民大学生学习和交流;另一方面,通过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的规范服务,有效地提升了各社区教育中心的办学能力和水平,丰富了农村社区教育内涵,提升了社区教育信息化水平,为开展基于信息化背景的社区教育提供了范例;更重要的是,通过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的实施,使电大与各社区教育中心成为了目标共同体,促进了社区教育网络的和谐发展,进一步提升了电大、社区教育在广大农村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减轻学费压力 农民求知热情高

  虽然就读浙江电大的学习费用并不高,但对农民来说,这仍然是一笔不菲的开支。为减轻农民负担,自实施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起,浙江电大就主动降低了农民大学生学费标准,从每生6688元降低到5320元,下降幅度达20%。同时,学校还积极与省财政厅、省农办、省远程办等有关部门沟通,努力争取政策支持。其中,省财政每年对千名种养专业学生予以全额补助;与省远程办合作开展的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作为浙江省“千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实施内容的拓展和组成部分,学生的学费按照“六个一点”(省里补一点、市里筹一点、县里拿一点、乡镇出一点、教学单位让一点、个人承担一点)的机制分担;省农办对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也有一定的经费补助。

  在这些政策的带动下,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多种形式的配套政策,大大减少农民大学生经济负担。据统计,全省已有36个地方政府单独或联合多部门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减少农民大学生经济负担:一是全额补助,如玉环电大和庆元电大的农民大学生学费全部由县级财政统一支付;二是分层补助,如嘉兴市财政负担农民大学生培养经费的80%,龙游电大、景宁电大等的农民大学生学费由县乡镇村补助90%和个人承担10%,松阳电大、常山电大等的农民大学生学费由县乡镇村集体补助80%和个人承担20%;三是以奖代补,如临安市政府对通过学习取得大专学历的农民大学生按每人4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湖州电大“学历+技能”型农民大学生享受总金额为3500元的市奖学资助,永嘉县财政对取得毕业证的农民学员给予50%学费补助,等等。另外,有的地方政府虽无明文规定,但也千方百计地从“农民培训工程”专项资金中挤出一部分对农民大学生进行补助。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地区的部分企业也为职工参加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提供学费资助。如海盐县就有海盐华联纸业有限公司、光泰照明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为职工参加试点学习的全部经费“埋单”;而嘉善县干窑镇部分企业则承诺在职员工参加试点学习拿到毕业证书后或给予一次性的学费补助,或予以每月工资定额提升。

  上述政策和措施大大地激发了农民的学习热情,有效地推动了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的深入开展。

创新培养模式 农民学以致用强

  针对农民大学生年龄差距大、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学习习惯不同等特点,浙江电大积极实施“学历+技能”培养模式。

  该模式在设计教学内容、方法、过程和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中,注重学习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性与责任意识的培养。学校根据地方产业特点和经济发展需要,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地方特色课程资源建设,编写了《农家乐经营与管理》、《竹子栽培与利用》、《新型农民文明素养》等农民喜欢的特色教材,制作了总时长达5000分钟的具有地方农业特色的多媒体资源近50部,满足了农民大学生对当地特色课程资源的需求。

  同时,浙江电大特别强调实践教学,帮助农民大学生提高实用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

  农民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是浙江电大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学校已在全省建立32个省级农民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全省各试点电大也从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建立了150多个农民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满足了各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确保了教学质量。

  目前建立的浙江电大省级教学实践基地的业主基本上是学校在读或已毕业的农民大学生。通过在电大的学习,他们充分意识到了农产品品牌的重要性,坚持走无公害产业道路,努力为市场提供绿色、安全、无污染的农产品,并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例如,位于天台的九穗儿生态种植园教学实践基地,其出产的“醉金香”、“巨玫瑰”两个葡萄品种,多次在全国鲜食葡萄评比中获金奖;位于长兴的长山沟生态种养教学实践基地的“泗安阿土本鸡”品牌,已被上海市相关部门批准为入沪免检绿色生态产品;位于临海的忘不了柑橘专业合作社教学实践基地,规范生产操作规程,做好田间档案记录等管理和质量追溯制度,“忘不了”蜜橘荣获了“台州市知名商品”、“浙江省名牌产品”和“中国绿色食品”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位于嘉兴的油车港养猪专业合作社教学实践基地,重点饲养无公害生猪,研发无公害生猪的配套生产技术,是嘉兴秀洲区生猪养殖的样板工程,等等。

  在建好和完善教学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各试点电大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制度,保证每学期实践环节教学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举办讲座、论坛、研讨会,聘请“三农”专家和农林畜牧部门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天台电大围绕“如何当好‘村官’建设新农村”,开展了农民大学生“村官”论坛。龙泉电大聘请浙江农林大学研究员、浙江省林业特色基地优秀首席专家金爱武和龙泉市蔬菜种植首席专家汪炳良为兼职教师,组织林业技术学员赴安吉等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就毛竹产业发展、农家乐旅游开发、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这样的活动受到了农民大学生的欢迎,他们纷纷感叹:“学与不学就是不一样。”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首届“十佳农民大学生”

  (以姓氏笔画为序)

姓 名性别推荐单位入学

时间专业在读或

者毕业包金亮男磐安分校2010年秋农村行政管理在读李瑞卿男富阳学院2010年春农村行政管理在读吴文彪男乐清分校2008年秋园林技术毕业张志龙男衢州电大2008年秋畜牧毕业张宽正男新昌学院2010年秋园林技术在读周惠英女嘉兴电大2008年秋畜牧毕业柴金甫男嘉善学院2009年秋乡镇企业管理毕业夏宗云男松阳学院2008年秋茶叶生产加工技术毕业黄土根男长兴学院2007年秋畜牧毕业葛凌腾男天台学院2008年秋园林技术毕业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首届农民大学生创业方案设计竞赛评选结果

奖项获奖单位创业方案一等奖湖州电大湖羊生态养殖创业项目二等奖湖州电大银杏果晶衢州电大客来香农家乐,打造农业休闲销售一条龙服务饭店海盐学院赏美景 感人文 品鲜果佳肴——“农家乐”旅游三等奖温州电大耕读农园设计方案永嘉学院“产销一体化”有机蔬菜园创业计划书天台学院天台晚熟桃品种选育与推广平湖学院节水洗车养护磐安分校桑黄菌人工栽培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农民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

序号申报单位基地名称面向专业建设时间学员业主1湖州电大湖州金蓬生猪饲养场畜牧、畜牧兽医2009年赵火江2台州电大台州黄岩十八潭杨梅专业合作社园艺技术2009年黄金道3桐庐学院桐庐县莪山乡尧山村畜牧、林业技术2009年刘尧星4平湖学院平湖市胜花绿化服务有限公司园艺技术2009年周 晓5天台学院九穗儿生态种植园有限公司园艺技术2009年葛凌腾6湖州电大园林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园林技术、园艺技术、林业技术2010年张宝水7嘉兴电大油车港养猪专业合作社畜牧、畜牧兽医2010年娄海金8温州电大丁埠头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园林技术、园艺技术2010年姜剑东9衢州电大张志龙生猪养殖基地畜牧、畜牧兽医2010年张志龙10萧山学院大岩山桑果专业合作社园艺技术、园林技术2010年沈彬文11德清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实践基地畜牧、畜牧兽医2010年熊先明12长兴学院长山沟生态种养教学实践基地畜牧、园林技术2010年黄土根13安吉学院白茶教学实践基地茶叶生产加工技术2010年14新昌学院丰岛控股集团教学实践基地园林技术2010年魏汉军15永嘉学院大康盈畜牧场教学实践基地畜牧、畜牧兽医2010年16瑞安分校罗泉农场教学实践基地畜牧、园艺技术2010年周 咸17临海学院浙江忘不了柑橘专业合作社园艺技术2010年冯贻法18柯城分校七里乡农家乐教学实践基地农家乐经营与管理、林业技术2010年方双华19开化分校开化县宝龙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园艺技术2010年20松阳学院松阳茗春农机化专业合作社茶叶生产加工技术2010年潘荣跃21萧山学院靖江农家乐教学实践基地农家乐经营与管理2010年22瓯海分校森马万客丰瓯柑基地园艺技术、园林技术2011年林建军23苍南分校苍南县立丰蔬菜专业合作社园艺技术、园林技术2011年陈一丰24乐清分校乐清市苏林花木工程有限公司园林技术、观光农业2011年25龙游分校坑口林业生态观光园园艺技术2011年26常山学院常山县芙蓉王水果专业合作社园林技术2011年27庆元分校庆元县福来斯香菇专业合作社园林技术2011年胡纯亮28龙泉分校浙江金福茶业有限公司茶叶生产加工技术2011年29遂昌分校遂昌县绿都竹笋产销专业合作社林业技术2011年30温岭学院温岭市兴发葡萄合作社园艺技术2011年王正法31海盐学院海盐县南圣生态养殖场畜牧兽医2011年马 丹32嘉善学院嘉兴嘉德园艺有限公司园艺技术2011年柴金甫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4 培养造就更多更好的现代新型农民 2012-06-06 浙江日报2012-06-0600006;浙江日报2012-06-0600007;浙江日报2012-06-0600012;浙江日报2012-06-0600015;浙江日报2012-06-0600011;浙江日报2012-06-0600018;浙江日报2012-06-0600009;浙江日报2012-06-0600010;浙江日报2012-06-0600013;浙江日报2012-06-0600014;浙江日报2012-06-0600016;浙江日报2012-06-0600017;浙江日报2012-06-0600019;浙江日报2012-06-0600020 2 2012年06月06日 星期三